第四二四章 台湾公司(1/2)
二月二号上午,陈朗和陈父两人抵达了台北,随后在郑镇坤和段钟沂的陪同下回到了海山滚石唱片公司的总部。 》,
郑镇坤和段钟沂两人陪陈朗和陈父视察了一下公司的各个部门,尤其是经纪部门和练习生部门。
海山滚石唱片在被陈朗收购之后,加上罗大佑等一大批音乐精英的加入,经过两年的努力和发展,重新焕发了青春与活力。
现在的公司一片繁忙景象,每个人的脸上也没有了以往的麻木。
海山滚石旗下的众位歌手纷纷推出唱片,并且均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
海山滚石唱片在这两年间又新加入了很多音乐人才以及其他方面的员工,现在的海山滚石似乎回到了七十年代的辉煌时期。
值得一提的是,李宗盛这个华语乐坛教父级人物在与原公司合约期满之后加入了海山滚石唱片,现在被调入了公司的制作部门,从事歌曲创作、唱片监制等幕后工作。
此时的李宗盛正皱着眉头坐在自己的办公椅上,似乎在进行歌曲创作。
“他就是李宗盛,是老板你上次提过的那个音乐人才,他在歌曲创作方面的确拥有很高的天赋。”段钟沂看到陈朗盯着李宗盛看,解释道。
陈朗闻言点了点头,能够看到李宗盛陈朗自然是大喜过望,现在的李宗盛已经展现出了其不凡的音乐才华。
但是远没有达到后世成为华语乐坛教父的高度,其创作的经典实在太多,也捧红了一个又一个歌坛大碗,李宗盛的实力远远没有达到极限。
再加上公司里另一个音乐教父级别的罗大佑,能够拥有这两个人,陈朗自然是笑的合不拢嘴。
随后陈朗重点参观了练习生部门,看到舞蹈房里辛苦锻炼的新人们,陈朗莞尔一笑,自己也是从新人过来的。
“练习生现在有基本工资了吧?”陈朗随口问道。
当时公司制定歌手等级制度的时候,练习生是只包吃住,后来为了吸引更多的新人,公司又决定给练习生一定的基本工资。
让练习生能够养活自己的同时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加大练习生成才的几率。
因为海山滚石唱片公司的盈利十分可观,甚至可以说是获利颇丰,这一点点支出也就不在话下,同时也能体现公司的人情味。
陈朗只是在门口注视着新人,大家以为陈朗是想要看看这些练习生的素质,却不知道陈朗是在寻找有没有后世的歌坛巨星。
看了一圈陈朗也没有找到熟悉的面孔,心里有些失望,音乐教父都笼络到了两个,怎么歌坛巨星却一个也没有?
难道是现在还都年轻,未来长变样了?
看到陈朗似乎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郑镇坤和段钟沂面面相觑,以为陈朗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尤其是郑镇坤,因为练习生部门是由他兼管的。
“公司这两年在推出已有歌手的同时,一直在加大对于练习生的招募,同时因为公司的几张唱片销量很好,公司重新在歌坛站稳了脚跟,也吸引了不少的年轻人,眼前的这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其他的在别的练习室,有的甚至已经出通告了。”郑镇坤解释道。
陈朗闻言双眼一亮,随后让郑镇坤将公司的练习生名册拿来,一个一个的翻找,总算是让陈朗找到了几个熟悉的名字,让陈朗开心不已。
看到陈朗露出了微笑,郑镇坤和段钟沂总算是放心了,但是两人又十分疑惑,只是看着名册,能看出什么名堂?
同样不解的还有陈父,面对三人的疑惑,陈朗则是笑而不语,就是说出来恐怕也没人相信。
随后四人来到了会议室,郑镇坤和段钟沂两人分别汇报了一下各自的工作以及公司的整体情况。
总结起来就是,经过两年的发展,海山滚石已经恢复到了前身海山唱片公司的百分之七十,已经拥有了与哥林唱片公司正面竞争的实力。
当然公司也不是没有困难,相比起一直发展至今的哥林唱片,海山滚石唱片的歌手数量很少。
一方面是因为海山陷入困顿的时候大批歌手被挖走或者自己离开,同时也与海山滚石唱片走精英路线有关。
对于歌手的选择,有郑镇坤、段氏兄弟、罗大佑等音乐精英在主导,导致能够被看中的歌手十分稀少。
到目前为止,海山滚石唱片一共就新签约了四个人:李宗盛、林慧萍、周华健以及童安格。
当然练习生没有被计算在内,因为他们还没有独当一面的实力和能力。
陈朗对于走精英路线也不知道是对是错,反正这新签的四个人每个都是大名鼎鼎。
李宗盛自不必说,周华健可是专辑销量达到了3000万的华语流行乐坛巨星,林慧萍也是一代台湾歌后,童安格的名字陈朗也有所耳闻。
不过随着香港、台湾经济的迅猛发展,唱片市场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台湾,卖出二三十万张那只是及格线。
顶级歌手的销量普遍在50万以上,红极一时的巨星甚至能够达到百万销量,就连二三线的歌手运气好的话也能够卖到三四十万张。
可以说只要唱片不是太烂,就能够圈到不少钱。
此时的海山滚石无论是郑镇坤,还是段氏兄弟,亦或是李宗盛、罗大佑,这都是真正的音乐精英,在他们眼中音乐肯定高于金钱。
如果陈朗为了多赚钱而横加干涉,恐怕会引起这些人的抵触,再加上陈朗也承诺过不过分干涉公司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