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酒之祸福(2/2)
正率领崇友堂和圆社的人先去了淮安。朱明复随即又命令金胜淮和裘明德帅王伦卫全体官兵随皇帝外出视察,视察的地点就是淮安,视察的内容就是梅殷亲抓的淮安整治行动。
内阁自然同意皇帝的视察,大都督府也没有反对,还派了五千骑兵随行护驾。
朱明复这么做是因为圆社向他汇报了淮安土豪准备狗急跳墙的消息。
圆社虽然大本营在南京,但梅景正可是心思很野的人,他本来就对淮安很熟,加上崇友堂在直隶各处皆有据点,所以圆社的情报能力早就扩展到直隶全省了。
沈孝成的第一步“剪除羽翼”进行得很顺利,他任命的五十六名粮长们都就任了,沈知府故意把他们安排在淮安最穷、百姓逃荒最多的地方,然后他又把征收钱粮的标准调高,三个月内这些土豪爪牙就全部被整破产了。
沈知府知道他们的家底,既然破产了,那么就换一批爪牙来接任吧。
沈孝成第二步是“钝刀割肉”。他拿出府衙里土豪们过去积压的一人多高的违法行为卷宗。
然后从小罪、轻罪开始一件件审理,搞得大小土豪们天天被衙役请来府衙参加庭审。
老百姓有一句话叫“宁可气死,不打官司”,就是你再有钱的土豪,一旦惹上了官司,你的开支从此就不可控了。
衙役们的出场费,府衙各部门的通融费用,买通证人的费用,让被告闭嘴的费用,那都是要用真金白银的啊。
而且沈孝成似乎这一年酒喝多了,办事效率大大降低,一个案子反复审理还没定案,土豪们也就一直没“止住血”。
就算沈知府好不容易审完了一件某土豪强夺良田的案子,第二天某土豪定会收到了一件关于他强买房产的案子的传票。
这样折腾了半年,淮安一半的小土豪,三分之一的中土豪,已经被整破产了。
“醉陈皮”两家也受损较大,其中以陈家受损失最大,为什么呢?
因为陈家的一个主导产业就是酿酒业。酿酒业似乎永远是一个朝阳产业,似乎永远是赚钱的,淮安大小土豪众多,喝酒之风盛行,以前沈知府更是每天都要喝掉一缸的。
但是,自从沈孝成开展整治以来,淮安的土豪财富大量缩水,酒水销量大大下降,加上沈孝成自从整治以来,竟然还戒酒了,整天没日没夜办案子,土豪们随时可能去衙门,自然没时间喝酒。
还有一个东西也影响了陈家酒坊的销量,那东西叫“雪茄”,是最近从京城流出来的。
因为酒有两种功能,一是庆贺,二是解忧。
淮安能买得起酒的人今年都很郁闷,于是酒在淮安只能做解忧之物,市场容量只有以前的一半了。酒坊的老板碰到客户,都是这样打招呼的:“李老板,买这么多,又遇到烦心事了啊。”
在雪茄流入之前,陈家酒对于忧愁的人来说还是有用的,但深陷官司的土豪在抽了雪茄之后,纷纷把雪茄当做解忧首选,陈家的酒一落千丈。
陈家虽然在淮安收到重创,但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过去赚的钱大部分还是在的。
于是,在开过家族会议后,陈家族长陈世安准备到南京发展。
在梅殷做了首辅后,陈世安就以敏锐的政治嗅觉逐步扩大他在南京的生意,他甚至在南京的*店打出了“喝酒就要喝首辅家乡的酒”这样的广告。
但以前他一直把淮安作为重点,南京的属于铺垫,这次他被沈孝成逼得走投无路,准备集中财力在南京开一家大酒坊,建立一家大酒楼,然后用几年时间垄断京城酒市。
陈世安在听到皇帝正在编练一支新军之后,再次以他敏锐的政治嗅觉闻到了巨大商机。
因为军队的生意一向是最好做的,这点业内人士都知道。
陈世安花了大价钱,从兵部那里拿到了紫金山军营旁边的一块地皮,然后同时建了一座大酒楼和大酒坊。
这次他也精心构思了两句广告词。
陈家酒楼的广告词是:“媲美玉龙阁,仅次御膳房”。
陈家酒坊的广告词是:“听皇帝英明的话,喝首辅家乡的酒”。
陈世安根据军队中等级不同,消费能力不同的特点,还实行了差价销售,将他的酒分为“地之蓝”、“海之蓝”、“天之蓝”,价格分别为每斤一百文、五百文和一两。
但是因为裘明德的戒酒,王伦卫几千人来喝酒买酒的寥寥无几,两个项目巨大的投资血本无归,陈家的产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狗急了,都会跳墙,何况人呢?这一点大家都理解,但陈世安的举动还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