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羌族的烦恼(1/2)
一声声喊杀声响起,从羌族骑士的侧翼和后面杀出几路凶神恶煞般的人马来,外罩黑袍的黑鹰军骑兵奋勇从后面掩袭冲杀,从侧翼杀来的是黑鹰军近卫骑兵师的骑士,他们一个个彪汉无比。
这突然杀出来的人马怕不有数万之众,使得形势彻底逆转,让远处观战,犹自心中不服,欲图反抗的羌族人,如布拉特等目瞪口呆,手脚冰凉,心想:原来这黑鹰军真的在等援军。
拓跋石溪帐下的劲骑这会是伏击者反被人伏击了,七八千精锐劲骑一战下来被彻底全歼,剩下投降的羌骑只得千余骑,加上一些轻重伤患不到二千人,对于黑鹰军来说绝对是个大捷!
这下,羌族的实力一定大幅度下降了。
所有如布拉特般犹自别怀异心的人都在心里下了这个定论。因为羌族的兵马虽然号称三十万,但真正算得上是精兵的不过五六万,这五六万是严格训练而成的职业军人,是羌族中精锐中的精锐。
布拉特又看到那两个黑鹰军首领和一个将领嘀嘀咕咕了半天,布拉特他一个小小的十户长当然不认识那个将领,但是只看其戎装服色,必定是大秦帝国比较高级的将领。(那其实是第二龙骑军的司徒雷登)
黑鹰军的两人巴特天啸最终带着所有的俘虏,包括剩下的羌族骑士、轻重伤号以及阵亡的黑鹰军尸体一起离开了这个经过凶险搏杀的血腥战场,径直回转武威,其它的善后和战场打扫自然有其他的黑鹰军士卒代劳。
如巴特、天啸他们一样,这样的战术是杨成风为黑鹰军制定的战术。引蛇出洞,围而歼之,虽然不过巴特他们引出来的兵马强大,但或多或少的歼灭不是羌族军。让整个羌族的东面百里荒无人烟。
拓拔野虽然命令拓跋石溪出动精骑,但出兵多了一无所获,出兵少了被黑鹰军围而歼之。弄的拓跋石溪暴跳如雷。
“这样下去不行。”在拓跋石溪军营,拓跋石溪冷冷的看着朱文山:“你不是说你诡计多端吗?你说现在我们该怎么办?现在我手中的十万大军已损失了两三万,连黑鹰军的影子都没见到,你让我在父王那里怎么交待?已得到可靠消息,黑鹰军进入羌族境内的才三万兵马。三万啊,不是十万,更不是三十万,三万大军就把我们羌族搅了个天翻地覆,如果二十万黑鹰军,我们羌族不就给灭了吗?”
朱文山沉默不语,黑鹰军的狡猾让他短时间没有想到对策,但他不得不说黑鹰军的战术是非常成功的,羌族地处草原,地广人稀,适合骑兵作战。以羌族现有的兵马,想围杀进入羌族的三万黑鹰军,是困难重重。
朱文山想到了历代秦人对付骑兵的办法。
在整个历史上,中原文明总是遭受来自草原民族的入侵,而草原民族入侵方式也几乎都是以快马利箭为主导的形式,草原民族马背的生活的先天优势是农耕民族所不具备,所以如何抵御这种入侵成为了农耕民族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那么究竟有什么办法呢?
思维起始于步兵的对敌人,步兵做为一个古老的兵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战乱不断,为政府服徭役成为了普通人民的一件重要的事,那么步兵如何对付骑兵?
曾经有一个军人对于步兵对抗骑兵的作战方式有过一种极为精辟的说法:步兵对抗骑兵实际上就意味着屠杀。骑兵最大的优势是就在于其强大的机动能力,能像闪电一样的掠过步兵的阵地,马刀一挥根本就没有给步兵以还手之力,步兵就已经死了,尤其是集群式的骑兵,小集群的骑兵可以对步兵进行不间断的袭扰、侦察,大中集群的骑兵则可进行大集群冲杀,不用多,一千人的骑兵所组成的队伍声势就足以让一个步兵万人队心惊肉跳,千军强力冲杀,如果在步兵没有提前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你肯定会看到一场屠杀悲剧的上演。这时候摆在步兵前面的问题出来了,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学会应对。
一个是诱敌深入法:《孙子兵法》中其实就一句,那就是战争是没有规则的,打的赢就是规则。既然这是规则我们还用说什么呢,把骑兵引过来打吧,骑兵的优势在于其机动性,而机动性的来源除了脚力的原因之外还受地形的限制,地形越平坦越有利于骑兵的快速攻防。,也就是说一个在于马,一个在于地形,(当然还有骑兵本身技战术水平了,这个暂且不论)对于马,一个是派人混入到敌军当中放巴豆到马槽里使对方的马匹跑肚子,第二天就休息跑不动了,当然你得保证这个人得有这个能耐和运气能顺利的找到对方骑兵的宿营地,并且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将巴豆撒到马料槽里。第二个是在对方强力冲杀之时让部分己方的骑兵骑上马将大袋的炒黑豆撒在地上,使冲锋中马闻香止步,秩序大乱,这时一方的早已经准备就绪的的骑步兵突然冲杀过去,。成功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原因很简单,骑兵作战的原则之一就是人马作战前始终处于半饱状态,实践证明这样人和马的精神状态最好,可马毕竟饭没吃饱,一闻到黑的豆的香味当然是停蹄寻找了。这一停蹄不要紧,队形立即变的凌乱,没有了攻击能力。
另一个是就地攻击:相传秦始皇的大军之所以能将匈奴的骑后击退,收复河套地区关键就在于他的部队有驽兵部队,这是一支在当时可称的上远程攻击的部队,秦军的驽兵部队似乎装备的到基层部队中去了,匈奴骑后的出没无人能提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