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风云突起(1/3)
一个书生打扮的青年走进大厅,向杨成风拱了拱手道:“见过辽王。”
“你是许林坤?你找寡人来有什么事?”杨成风坐在上面冷冷的看着许林坤道。
“在下是来救辽王的命而来的。”许林坤淡淡的一笑,一点也不在意杨成风的语气。
“救我?哼,寡人身为朝廷亲王,手下黑鹰军精兵十万,虎据武威,何来危险?”杨成风冷哼一声。
“哈哈,辽王你虽然拥有十万大军,但是有一半以上是武威城卫军,或者马家军组成,辽王你能保证他们的忠诚吗?而且自从辽王你占领了马家牧场,杀尽马家众人,在武威已经大失世族心,马家旁支蠢蠢欲动,武威世家暗中联合,你能够抵抗他们的反扑吗?”许林坤话锋一转道:“而且兰州的十几万蒙古铁骑随时可以挥兵东进,刺史方树梁在在陇西聚集了四万城卫军,哼,哼,他的意思辽王你不会不知道吧!”
“知道如何,不知道如何?”杨成风冷冷的看了许林坤一眼道:“寡人不怕他们来,就怕他们不来。”
“是吗?辽王想想得到凉州是吗?”许林坤目光熠熠的看着杨成风道:“殿下想的太简单了,殿下以为灭了方树梁的城卫军在凉州内就没有人是你的对手了是吗?如果真的是这样殿下离灭亡不远了。”
“恩?”杨成风露出惊讶之色,看来这个许林坤还有些能耐,居然能够想到他出兵陇西,要是他是敌人的话……想到这里杨成风脸色大变,看着许林坤的目光充满杀机。
许林坤微微一笑:“殿下不必担心,这事方树梁方刺史还不知道。”
“先生的意思是……?”
“许某此次前来特地来为殿下出谋划策。”许林坤道。
“是吗?就这样简单?”
“当然不,许某希望殿下为我报仇。”
“报仇?”
“对,向羌族报仇。”
“羌族?先生能告诉我为什么吗?”杨成风问道。同时脑海中出现羌族的资料,羌族是古代戎人中的一部分。《国语?周语》载西周宣王时有“羌氏之戎”,势力强大,曾败王师。姜戎中有申戎,后与犬戎等共灭西周,杀幽王。《左传》载有“姜戎氏”,春秋前期入居豫西,其俗被发,与羌同。
羌族在战国时在今凉州南部有义渠之戎,其俗火葬,学者多以为即羌人。他们“筑城数十,自称王”,与诸侯国有交往,常与秦争战,互有胜负。在战国后期朝服于秦,后为秦昭王所灭,设置陇西、北地等五郡。战国初期,居住在河湟地区的那部分羌人,还处在较落后阶段,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氏族无定,或以父名母姓为种号;“不立君臣,无相长一,强则分种为酋豪,弱则为人附落,更相抄暴,以力为雄;杀人偿死,无它禁令”;“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有戎人无弋、爰剑者为之豪,”“教之田畜,遂见敬信,庐落种人依之者日益众”,称雄于河湟之间。爰剑子孙世为酋豪。到爰剑曾孙忍时,秦献公初立,向西发展。忍叔父昂畏秦之威,率种人西南迁。其后子孙分散,便是汉代居住在今甘肃、川西的牦牛、白马、参狼诸羌。忍及弟舞留居湟中,忍生九子为九种,舞生十七子为十七种,羌逐渐兴起。到爰剑五世孙研时,羌武力最强,乃以研为种号;至十三世孙烧当又极豪健,子孙乃更号烧当。
汉初,匈奴强大,羌人服属于匈奴,一部分请求内迁,汉景帝刘启允许研种留何率族人迁于陇西郡的狄道、安故、临洮、氏道、羌道。汉武帝刘彻为了反击匈奴侵扰,开辟河西四郡,隔断了羌与匈奴的联系,并派军队进入湟中,在今甘肃永登筑令居塞;后又在湟水流域置县,始设护羌校尉,总辖羌中事务。昭帝时,又置金城郡,辖地西及湟源,南至夏河。神爵元年,因官吏滥杀羌民,诸羌怨怒,遂反。
汉宣帝刘询使赵充国往讨,充国以招抚为主,尽量少杀伐,羌人陆续归降。乃在临羌至浩亹沿湟水屯田。其后,继续进行军屯和移民垦种,且兴水利、修道路、缮城郭。神爵二年,汉宣帝设金城属国以处降羌。这些措施促进了羌族地区的发展和羌、汉两族的融合。羌族畜牧业发达,农业也有些发展,“羌田”、“羌麦”屡见记载。羌人以畜产与汉人交换粮、布及手工业制品,与蒙古帝国、凯撒帝国亦有贸易往来。
汉元帝元始元年,王莽遣使多持金币招诱塞外羌人献地内属,乃置西海郡。东汉光武帝刘秀即位后,多次内徒归附羌人,散布在内地的羌人称为东羌,深受地方官吏和豪强的压榨奴役,生活悲惨;留居河湟地区的西羌则受护羌校尉、边郡都尉等欺凌滥杀,亦不得相安。羌人持续不断地进行反抗,成为东汉王朝后期极大的祸患。
三国时,河西诸羌和武都、阴平的羌部分别降属魏、蜀。魏、蜀相互攻伐,都征召羌军参加作战,许多羌人迁入了陇、蜀、秦、雍之地。西晋时,杂居关中的羌人为数甚众,多成为地主官僚的佃客、奴婢、备受压迫欺凌,怨恨很深。
主要分布于西部的异族,或是以游牧为主的藏系民族,曾经多次于东汉末年造反作乱。
东汉以后,羌族趁着局势大乱之际大举侵入了凉州领域并定居下来,开始与汉人杂居。当时羌族与当地的豪族联手,或是独力举兵发动叛乱,让东汉政权头痛不已。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入居内地的羌人与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