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春满旧山河(1/2)
午后时分,秋老虎热的不行,岸边的几棵老柳树都被烈日晒的没了精神。苦力们在官道边的树荫下纳凉等活。来往的行人则是在茶摊上喝着一文钱三大碗的粗茶解渴。
在船工的吆喝声中,一艘渡船靠在了宜宾县的码头,船上的乘客便纷纷下船。柳树下的苦力们“哗”的一下涌了上去,卖力的揽活。揽到的欢天喜地,眉开眼笑,没有的则是悻悻地退了回来,继续等待下一批的希望。
宜宾码头地处长江沿岸,宜宾县城也是叙州府治郭,所以宜宾码头在方圆百里也算得上是个要地。来往的船只颇为频繁,人流巨大,王斌的守备营按规定在这设了汛地,派有二十多个心腹绿营兵值守。
两位年过半百的老者,夹在人群里下了船。朱衣道袍的老者打量四周,点点头说道“襄璞兄,想不到这宜宾码头竟如此整齐有序,看来这地方官员还倒勤政,非是贪官庸吏”
“盗”一直都是明末清初的一大社会问题。这也是为什么王斌在富顺县的盐场,包括在自己的家里,置那么多家丁、胡场人员的原因。而官府也不以为奇,听之任之。
王斌没有上任前,宜宾县的周围,光是大大小小的土匪势力就有十几处,盗贼更是数不胜数。
在他上任宜宾守备之后,只是短短的几个月。宜宾县周围的土匪或被剿灭,或被迫流落他处。而那些曾经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作恶的盗贼,路霸们,也已经被扫荡一空。宜宾营地的牢房里面是人满为患。
这其中,李破奴起了很大作用,他带领着家丁们,乔装打扮,到村落、田野以及山间调查疑情,从而对当地的盗匪患情了如指掌。这也为王斌的官军出动,提供了良好的向导作用。
经过半年来不遗余力的打击和整顿,如今的宜宾县周围,可算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了。土匪和盗贼都全然没有了痕迹,治安良好,人心安稳,有那么一幅陶然自乐的样子。
土匪、盗贼一洗而空,百姓们出行自然安全了许多。外地的商贩也都喜欢到宜宾城来做生意,至少在这里,他们的安全能得到保证。
叙州府知府因为王斌解决了此事,也是赞赏有加。并亲自上折,向朝廷陈述叙州府和王斌的功绩。
“青主兄,你这是爱屋及乌,赞誉王天助吧!此人只不过是治好了个病人而已,竟然能让你不惜跋涉千里,从山西来见此人一面”听到“青主兄”如此说,雍容华贵,年轻些的襄璞兄笑道。
“襄璞兄,我那挂名弟子来信,说王天助医术惊世骇俗,前所未见!顾亭林又来信说此人为一奇少年,心存大志,我就更要一窥其貌了”朱衣道人道。
“青主兄,反正你我二人左右无事,出门散散心也可。见过王天助之后,咱们正好可以一游蜀地的名山胜水,前贤遗迹,岂不乐哉”襄璞兄笑呵呵地说道。
雍容老者全名王显祚,字襄璞,康熙早年,曾任山西右布政使,为官精明强干,为人则是慷慨大方,最是豪爽不过,时人谓之有郭代公之风。
康熙六年,山陕总督卢崇峻“索赂不应”,栽赃陷害王显祚,指使御史李棠参疏王显祚婪脏,王显祚被革职,永不叙用,是年秋“落职归乡”,赋闲在家。
至于他身旁的朱衣道袍老者,则是华夏史上大名鼎鼎,与顾炎武,黄宗羲等大儒齐名的大家傅山傅青主了。
这位史上的大家于学无所不通,经史之外,兼通先秦诸子,又长于书画医学。
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里,傅山以武侠高手出现。此人不仅是著名的道家学者,并对哲学、医学、武术、考据等无所不通。被认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人物。傅青主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他还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传世之作,明末清初时有“医圣”之名,可谓是海内名家。
不过他这次和老友游历四川,却是接到自己的挂名弟子何神医的书信,闻于王斌的神技医术而来。
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医者对于新鲜,闻所未闻的医术,正如老饕闻到了绝世的美酒一样,自然是搔痒难耐,欲罢不能。
更何况以傅山这样自负其能,傲视天下的狂狷之人,更是要一探究竟了
明末清初的遗民,或多或少,都有着强烈的故国情节。就比如傅山,号“朱衣道人”,别号“石道人”。朱衣者,朱姓之衣,暗含对亡明的怀念;石道者,如石之坚,意示决不向满清朝廷屈服。可见,傅山出家并非出自本心,而是藉此作为自己忠于前朝、抗清复明的寄托和掩护罢了。
两人都是身无旁物,苦力们看没有什么生意,也就没有人上前打扰。二人正奇怪码头没有马车或轿子代步,旁边的绿营官兵却迎了上来。
领头的官兵恭谨地问道“敢问二位先生从何而来,要到那里去呀?”
二人均是有些好奇。这宜宾码头的绿营官兵,倒是和别处的粗鲁之士大不一样,彬彬有礼,不卑不亢,让人顿时心生好感。
王显祚久居上位,他应声道“这位小哥,我们二人来自山西。到这叙州府,却是为了找一位朋友。此人官任宜宾守备,姓王名斌,字天助。不知小哥可否知道”
官兵头目大吃一惊,张口问道“不知二位先生高姓大名在下好去通知我家大人。”
傅山二人一愣,互相对视一眼。原来这码头上的官兵就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