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孔明与元直(1/2)
庞统笑着看着三人,然后看向了另外一个相貌俊朗的男子道:“这位是徐庶徐元直,少时豪侠,打抱不平,可是惹了几场官司,最后被孔明兄收留,共研典籍,如果武松兄弟与其相见说不定还真有一点惺惺相惜,只可惜武松不在。说不定两人还能过上两招,可惜暂时没有眼福喽!”
徐庶惊疑的道:“武松,何许人也?”
庞统笑了笑道:“武松,致远知道的比较清楚,您来给元直说说吧!”
徐庶在庞统说话到一半的时候,惊疑的看向了庞统,随后又看向了叶棠。
徐庶,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徐庶本名徐福,为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拜师求道。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此事被艺术加工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歇后语,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加以称赞。魏文帝时,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徐先生,武松为武家二郎,本位东海城东临镇的住户,因为勇武,被东临镇镇旗看中,后来因为打了四平镇镇旗之事,逃命在外,后来被庞师所救兵在东海城任职,后来眭固发生叛变,武松里应外合与太史慈逼退眭固与张梁,现在为巡城司的统领,因公外出,所以庞师才有此言。”
徐庶点了点头道:“如此还真是错过了一次机会,倒是可惜,如果有机会我还真想见识一下这位武二郎。”
叶棠斟满了一杯茶,递给了徐庶道:“武统领不日便回,届时徐先生可以多住几日便可。”
徐庶哈哈一笑道:“如此也好,反正我徐庶也不过是一游侠儿,就在此地叨扰庞兄几日,改日再前往巨鹿,看看这太平教。”
徐庶端起茶盏品了两口,忽然看到了蒙恬一直拿着一柄古朴的长剑道:“这位小哥手中之剑可否让我看一下?”
蒙恬闻言看向了叶棠,叶棠伸出手,蒙恬自然而然的把剑给递了过去道:“先生,接剑!”
徐庶看着这一把长剑,脸色很是凝重的道:“果真好剑啊!不知道这把剑可是致远的佩剑?”
叶棠摇了摇头道:“此剑乃一老翁所授,现在由我保管。”
徐庶把剑递给了叶棠,然后道:“剑好人更好,不错!”
庞统随后笑着道:“致远,蒙恬,这位才是我为你们请的另外一位老师,诸葛亮诸葛孔明,虽然目前无甚名气,也无元直之武力,不过乡间一山民,你们可愿随他学习?”
叶棠恭敬的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诸葛先生能与诸位先生一起探讨,岂能是籍籍无名之辈,致远愿意随先生学习。”
蒙恬被叶棠掐了一下也道:“蒙恬也愿意随先生学习。”
诸葛亮呵呵一笑道:“既然如此,你们虽愿,我去不一定教得,致远,我且问你,何以安天下?”
叶棠闻言道:“安天下者,在与民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为水,城主为舟,舟因有水而行,水因有舟而动,两者彼此关联,君为轻,民为重,此乃根本,天下乃百姓之天下,若水不平,舟则不安,安民为首要,民定则天下定!”
诸葛亮闻言,一脸笑意,其他几人也纷纷对叶棠的一番话十分震惊,没有想到一个如此年少的小子居然有如此见识,纷纷不敢相信的看向了庞统。
庞统见状,连连摆手道:“你们别看我,这都是致远自己的领悟,与我无关。”
诸葛亮又看向了蒙恬问道:“你以为呢?”
蒙恬想了想道:“安天下者,武为先驱,大乱之世,以武称尊,才有治世之道,若无镇城之军,何来城中安定,更不用说安天下了。”
众人点头称是,只不过两人所看的角度不一样。
“如此,看来我是要在东海城待上一阵子了,元直,陪我一起如何?”诸葛亮看向了徐庶。
徐庶笑道:“我正有此意,正好我在这里也有事情要办,顺便要会一会那武松武二郎!”
全綜见两人都要留下来,于是开口道:“你们留下来的话,等我们从巨鹿回来之后在来找你们畅谈。士元,叶棠城主近日可有安排,我和陆绩此次除了前往巨鹿见一见那张角之外,也想见一见年少有为的叶棠叶城主。”
庞统闻言笑道:“这个不成问题,今天咱们就先在我这里住上一晚,我今天为你们接风洗尘!”
顾劭笑道:“听闻北方蝗灾,但是一路而来,却无之前崖城那种荒凉的局面,在经过丰州城时才知道东海以灭蝗之法挽救了部分粮食,而且这些城池的百姓居然对东海没有一点怨言,这真是匪夷所思,但是却能够看得出来百姓们对叶城主的爱戴,如此,我也更加想要见见这位叶城主了。”
庞统笑道:“没有问题,到时候说不定见了之后,叶城主心里一高兴,就让裴司正带着他的神洲舰队道南方沿海,帮你们解决倭患也说不定。”
陆绩闻言也道:“对,我这次前来也有部分这方面的原因,如果我们能够联合起来,届时东海沿海百姓就不会再遭受无妄之灾,士元,这个忙,你们一定要帮啊!”
庞统也知道南方倭患现在极其的眼中,但是他也不能打包票,于是道:“一切自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