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伊吾县(1/2)
从敦煌郡前往西域,除了出昆仑塞走五船道以外,还可以出阳关抵达鄯善国。在没有发现五船道之前,这条才是最常走的道路。
不过,走这条路去鄯善国,沿途超过一千里,而且都是戈壁沙漠,还有白龙堆之类的险恶地带,很难得到水源补给。因此,后来大汉就很少再走这条路出兵西域了。
西域听上去似乎很远,但近的地方也近。比如伊吾,快马三天可达。若是每隔二十里设立一个更换骑乘马匹的驿站,玩一玩五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什么的,消息一天就可以传达到敦煌。
因为此地很近,所以经常成为大汉出兵西域的据点。永平十六年73年,汉将窦固就占领了这里,并置宜禾都尉,在这里进行屯田。不过三年后就放弃了,而这里也因此被北匈奴占据。
公元90年,大汉再次出兵,击败北匈奴,并重新占据伊吾。可到了107年,又放弃了,并将在伊吾、柳中屯田的吏士全部迎回。
119年又占据了,然后被北匈奴攻陷了131年又占据了好吧,这一次终于没有再放弃或者被攻陷了,因为北匈奴被大汉耗得差不多了,没人再跟大汉争夺西域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当时的大汉天子是汉武帝,多半要开始考虑在西域置郡县了。可惜,不是所有天子都叫汉武帝,再加上凉州不稳,羌胡叛乱不断,根本没心思理会西域。
而到了桓帝建宁三年170年,凉州刺史孟佗使从事任涉率敦煌兵五百,与戊巳校尉曹宽、西域长史张晏等合西域焉耆、龟兹、车师前、后部兵共三万余人,进讨疏勒。疏勒王和得率军坚守桢中域,汉军连攻四十余日,城不能下,撤军。
自此,西域就逐渐脱离大汉的掌控。而到了黄巾叛乱爆发之后,更是无法再顾及这里。
也就是说,西域真正脱离大汉的掌控也就是十多年的时间,而在二十年前,大汉还可以免费征召诸队讨伐叛逆
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也不短了,足以让人忘记很多事情,比如大汉的威势。
忘记大汉的威势不要紧,于马应而言,只要让他们重新记住自己的威势就行。而三万凉州兵马,只要补给不断,足以让西域诸国俯首称臣
因为已经没有了北匈奴这个大敌,故而,马应不只是想要降服西域而已,更想要置郡县,将这里彻底纳入中国
不过这个难度可不马应一上来也不敢这么激进,否则必然会逼得这些国家联合抵抗自己。西域大部分国家都很弱,但强国也不少。
例如疏勒国,孟佗三万多人都没能将之打下来。虽然这三万人最多只能算是乌合之众,但也能够看出疏勒国的一些实力。若这些国家真的联合,还真不好打。
对了,孟佗有个儿子叫孟达,就是未来和刘封一起,拒绝出兵救援关羽,坐看关羽兵败被杀的孟达。
虽然马应存了在西域置郡县的心,但一开始还是会假装和曾经的大汉一样,只是要他们臣服。当这些人如以往一样臣服之后,再露出獠牙不迟
“主公,前面就是伊吾城了,我去年还来过这里。虽然大汉已经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但此地依旧被汉民所占据。这些汉民曾经都是大汉安排在这里屯田的吏士。后来一些人逃回去了,但也有一些人留了下来。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羌人、胡人以及西域诸国流民定居于此。都是这些年陆陆续续迁过来的。”
开口说话的乃是马应府中佐吏蒲劲松。此人在西域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乃是西域通,正好带来作为向导。
“伊吾城可有兵卒”马应询问道。于他而言,最关心的还是这个。
“有,那些屯田的汉民拿起武器就是兵卒。不过他们一直渴望大汉重新掌控这里。主公乃凉州牧,若要进驻此地,他们必会夹道相迎。”蒲劲松肯定道。
马应点了点头,没再多问,因为伊吾城已经出现在了眼前。
伊吾城外,一些在田间耕作的农民发现了大军。不过他们并未惊慌,一是因为大军是从敦煌郡方向过来的,二则是因为大军旗帜绣着的都是汉字:“马”、“凉”、“虎骑”、“典”、“张”、“麹”
只一下那些民众就反应过来,这是大汉的军队啊,是自己人
顿时,不少人都欢呼了起来,开始奔走相告。
当马应抵达伊吾城的时候,至少有一千人等在城外。其中不仅有汉人,还有一些主动凑过来的羌胡和西域人。
“看来不需要战斗便可拿下此地,算是一个不错的开头。”马应心中想到。
而这时,人群中的一名中年男子随之走了过来,见礼道:“前伊吾司马佐吏柳丰,见过州牧足下。伊吾民众盼望大汉将士多年,如今终于如愿。还请州牧入驻伊吾。伊吾八千口愿为州牧治下之民。”
马应笑着说道,“看来你对大汉的形势并非一无所知。既如此,可愿于我治下担任一县长,以守伊吾县”
柳丰自然听出了他话中的含义,尤其是伊吾县这三个字,信息量可不小当即惊喜道:“承蒙主公器重,愿为伊吾长”
马应让他感到惊喜,但其实他也让马应感到惊喜,若不是他,伊吾恐怕不会留有这么多人。再加上他的政治能力不差,达到了73点,只要他诚心投效,马应不介意重用他。
随后,马应率领两千人进驻城中,剩下的人则在城外安营扎寨。
“劲松,你对西域情况熟悉,可知蒲类海周边情况如何若我没有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