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逼史可法一把(1/2)
“宪之兄,今天我是以私人的身份前来拜访你的,我们两个,一文一武,你是朝廷首辅大臣,主持朝廷大局,我主军事,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对于宪之兄你的品性,我是深知的,绝对是个公私分明的人,但是眼下的朝局却是一团糟,难道宪之兄看不到吗,党争,先帝年间,就是因为不断的党争耗去了国家的元气,就拿我自身的例子来说吧,当年家叔征剿流民,一路势如破竹,大功将成之际,因为御史刘令誉的私怨,弹劾家叔,错失了剿灭流民的时机,如今的情况,与当年何其相似,我在凤阳聚兵,日夜加紧操练,难道是为了我自己吗,李自成兵败逃窜,正在与满清征战,眼下河南、山东都是兵力空虚,可就是这样的天赐良机,朝廷之中却出了假太子案,案情已经告破了,可是事情就此作罢了吗?”
听着曹变蛟的话,史可法也是惭愧的低下了头,有些事情他不是不知道,只是没有那种魄力却解决,假太子案件确实已经宣告结束了,但是带来的风波却并没有停止,如今坊间流传太子是真的,不过是有些朝臣故意颠倒黑白而已,将矛头直指曹变蛟了,这背后之人是谁,史可法七七八八也能猜得到。
“大将军,说实话,我对大将军并没有成见,也相信大将军的能力,单看大将军入阁以来的执政手段就可以看得出来,有些人是别有居心,我也知道,只是有些时候人情牵扯太多,实在难以着手去办。”
这是个人情社会,同窗同年同乡等等关系揪扯在一起,就比如说史可法吧,他的座师是左光斗,东林党铁杆重要成员,那他史可法的身上也就印上了东林党的标记,这是他想洗都洗不掉的,但事实上他虽然与这些人交好,却并不算是志同道合,史可法的理想是兴邦强国,他的偶像是唐朝的魏征、宋朝的王安石,可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他无法摆脱这些千丝万缕的牵扯。
“王之明的事情已经查清楚了,他是被人挟持所为,是什么人要这么做,宪之兄你应该猜得到,这件事我希望你能跟想清楚,该怎么做,你是大明朝的首辅大臣,要做的乃是忠君报国、竭诚待民,希望宪之兄能够公私分明,如若不能做到这一点,那就请宪之兄辞去首辅一职,我不希望本朝再出现一个张四维。”
“多谢大将军金玉之言,在下明白了!”
曹变蛟提到了张四维,张四维乃是万历年间的首辅大臣,当年张居正掌权的时候,张四维是他的副手,极力支持张居正的一切政令主张和改革措施,后来张居正病逝,倒张风波开启,首辅大臣张四维一改前态,力反张居正改革措施,起用一些反对派人士,以迎合时议,收拢人心。曹变蛟这是在提醒史可法,也是在督促史可法,莫要做那两面逢迎的小人,做就做首辅大臣该做的事情,否则到头来什么都落不了好。
“王之明的事情我不会再出面去管了,这件事就交给宪之兄你来办吧,希望你能秉公执法,王之明的线索我明天都会交给你,到时候怎么审断,就看你的意思了!”
曹变蛟说完之后,也是告辞离去,对于他来说,史可法摇摆不定的个性,让他很是不爽,说的不好听一些,就是当了*又想立牌坊,又不想得罪东林复社那帮子人,又不想给曹变蛟添乱,关键是现在不是史可法再给他添乱,而是东林复社那帮人一个个不消停,史可法根本不能控制局势,长此以往下去,曹变蛟的北伐大计只怕就要落空了,等满清打过了黄河,到时候莫说是北伐,就是坚守,也得有实力才行,元气丧尽,到时候做什么都是一句空谈之余,就相当于两个人打架,一个蓄势待发,一个虚弱不堪,就是曹变蛟是神兵天降,只怕也是无能为力了,背后一帮子人扯后腿,打得赢才怪呢。
离开史可法的府邸之后,曹变蛟随即进了宫,这件事他需要向朱慈炯禀奏清楚,这件事他若是再管下去,势必会惹得一身骚,所以他必须要抽出身来,因为他来办这件事,就有携私之嫌,所以他只能让史可法来办这件事,因为史可法与东林党的关系密切,由他出面,就更加公允,不会落入口实,另外他必须要让史可法表明态度,不能再如此摇摆不定了。
“皇上,王之明尚还没有招供,不过臣设计已经从他口中探出大概的情况,王之明乃是江西行省广信府人氏,其家人被人挟持,挟持之人指使他冒充先帝太子,臣虽然没有证据,不难推断出此事十有八九乃是东林复社一伙人所为,他们明者是针对皇上,其实背后不满的是微臣,因为皇上是臣护驾南下的,若是皇上受到威胁,臣也必将倒台,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才会如此兴师动众……”
面对曹变蛟的讲述,朱慈炯也是脸色很难看,他当一个皇帝容易吗,为何这些人却始终难以消停呢,他是越来越有体会当年自己的父皇为何夙兴夜寐、殚尽竭力,却还是难以扭转局势,就是这些人不断在背后为了自己的私利损害国家利益,导致兵无饷、民无食,所有的好处都进了他们的腰包之中。
“大将军,朕知道你是武官出身,杀伐果断,这一次你也要办好此事,拿出你在战场之上的魄力,好好的惩处一下这些人。”
“皇上,臣不宜再审理此事了,皇上也知道,臣当初踏入南京地界,就和这些人已经有了矛盾,若是由臣来处置此事,难免为落人口舌,与朝廷社稷安定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