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大“义”(2/2)
比在场的都要大出一辈来——与小辈口舌之争,无论输赢,事后对吕毅的名声都不算光彩。这争论本该是由吕毅门下弟子出头才对,在场的也不是没有两仪刀剑门的门徒。
只可以他们是与吕广一起来的,之前有过些冲突,如今还正被马千顺、6放他们给控制着呢!
便是想开口说话,也要看马千顺等人答不答应!
吕毅目光一转,总算现了这点,再结合挡在面前那三人,偷袭未果后已经心知今天这场子,大弟子被杀这仇怕是很难讨回来了。
不过仍觉不甘心,当下盯着马千良阴沉沉的问道:“那小子与我有杀徒之仇,你却一再阻拦,莫不是白义山庄想替他把这梁子架起来?”
不等马千良回话,温德便笑了起来,“吕掌门您真是贵人多忘事,以贵门派与那吕广对我、对我师父的所作所为,那些图谋,如今这下场难道不是罪有应得吗?!”
温德再一次提到师恩大义,这倒不是他有意在拿这个来胡搅蛮缠,而是这个世界……的确有点奇葩的……在对父母、恩师复仇这种行为时,展现的格外宽容。
这现象追根究底的话,大概跟眼下仍是“大汉”有一定的关系。
昔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以孝治国后,以人伦为根本的“义”便开始抬头,延续东西两汉始终不曾断绝。
便是到了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关羽、徐庶等人,也都有过为义行不法之事,随后潜逃的事迹。
当时的社会风气,虽是有酷吏认为此事不妥严加打击,但更多更广泛的,却是呈一种暗中支持的态度。
官员宽容、赞许,百姓也敬佩有加以为义士,为父母、恩人受辱复仇这等义事,自然也绝屡禁不止了。
诸葛三兴汉室后,也是随的汉制,一些习俗有继承的迹象;而武功的出现与传播,更是加、扩大这一现象。
正所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武功、内力一定程度的改善了个人的实力与组织的对比,私自复仇这种事情就变得更加容易与频繁。
“新”汉在建立的最初一二百年间,很是被那些事情搞的有些焦头烂额的,再加上那时世家势力也更庞大等其它因素。
复仇这种义事,便在多方的交锋与妥协之下,变成了明文律法。
以范围缩减到“血亲”为代价,换来了复仇减刑或无罪的“大义”结果。
而等到门派开始替代世家,师徒关系成为十分重要的人际关系之后,授业恩师也进入到了可以血亲复仇的名单当中。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明面上的说法。
实际上在这个阶级固化已经非常严重的现在,血亲复仇被局限在了非常小的范围之内。
统治阶级的官员与门派,当然是不希望见到被欺负的泥腿子有能力反抗的。
所以大概只有在两边都没有背景时,血亲复仇这种义事才会偶尔拿出来婊一婊,以显孝治。
而在更多的时候,尤其是当一方有所背景的时候,那么就算是是血亲复仇,也会变成“堂下何人,为何状告本官?”,你声音不够大,那就没有理了……
所以就事论事,温德拿出师父这个大义,当街击杀吕广之后,对于吕毅来说,糟糕的不是温德有这个大义,而是温德有能力把大义挂出来。
在阴差阳错之下,温德成为了梅仲清的“便宜”弟子,而楚云秀也是出身名门,单论身份对比两仪刀剑门不算吃亏。
而马千良在接到温德注明地点的帖子之后,依旧毫不迟疑的带人赶来,更是表明了:白义山庄在犹豫、迟疑了多天之后,终于有所决定亲自下场了!
所以大徒弟被杀这个亏,吕毅是吃定了!
/book_73175/25181100.l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