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倾盖(1/2)
“余尝计之,人负米六斗,卒自携五日干粮,人饷一卒,一去可十八日。”————————【梦溪笔谈·行军运粮篇】
夕阳斜照,两人坐在敞开的轺车内,四周除了及腰的屏障以外,没有任何遮挡。这时候街道上已经没有什么人了,贾诩与麋竺二人看着左手边光辉灿烂的、与平行的大街渐渐分离的漕渠,一时陷入了沉默。
贾诩句句都说到要点,的确,麋竺行商多年,东海麋氏富甲徐州,虽然费尽苦心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士人的形象,待人慷慨大方、乐善好施,但在正统的经学世家的眼中,麋竺仍是一个不入流的商人。在孝武皇帝时期还有商人、狱吏、等非儒士、各行各业的专业性人才踊跃入朝,可随着儒学的昌明,朝士公卿便开始名儒辈出,选官的对象与标准也越来越狭隘,逐渐只重视读过经学的士人,而忽视了虽不通经书、但有所专长的人才。
‘行商终究是小道,要想入朝为官、传继家业,就只有明经书、成为士人这一条路!’
‘百年间,虽家贫仍不忘好学、终以贤名得受右职,创立家业者还少了么?’
‘我家若是还无二千石,这巨亿家财还能留多久?’
麋竺回过神来,藏在袖子里的一串金五铢突然随着车马的颠簸而落入掌心,那五枚坚挺精整的五铢钱是由他麋氏先祖行商时赚取的第一笔金子熔铸成的,历来就是麋氏的家传,曾经是麋氏的骄傲,但在以经书作为家传的大族眼中,又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
像桑弘羊、孔仅那样以商贾身份步入仕途的人,自孝武皇帝以后就几乎再也没有出现过了。由于存在着这样的社会氛围,桑弘羊的光辉事迹无法被后人复制,麋竺心里再有主意也只能伴随主流,努力将自己融入到士人阶层中去。尽管这并不是麋竺本心,但只有这样,他麋氏才能将财富转化为权位,甚至朝着士族的方向更进一步。
可如今贾诩的话又让他看到了新的出路,皇帝任用麋竺,显然的看在了他商贾的身份,不然何必特意重设一个与商业、经济密切相关的均输监给他管理?早在一开始的时候麋竺心里就有所猜测,直到现在从贾诩这个皇帝最亲信的臣子口中,更是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皇帝是拿他当桑弘羊,而不是把他当做一个普通士人。
如果是普通的士人,麋竺自忖以他的能力尚且不能与刘虞、王邑等地方能臣相提并论,但如果是以商人的身份入仕,在最熟悉的领域,麋竺自诩不会输给任何人。
两人从一开始的言语试探、到交心交底,机会已经摆在眼前了,麋竺强按下那股激动,脸上依旧挂着礼貌而温和的笑容,凝声说道:“贾公说的是,在下蒙受国家厚爱,自受任以来,便夙夜忧叹。常思如何得以报效,眼下正当其时,也不枉在下浅薄之才、终有可用之处。”
这是一个成就自己理想的机会,麋竺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他绝不是凭借着王氏的权势上位的碌碌庸才。
贾诩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这次长安商贾不听良言,是所谓‘先礼’而无用,接下来可就得‘动兵’了。依国家的脾性,彼等奸商皆该处死,而不是好言相商。我知道麋君虽与对彼等曾同为商贾,知道朝廷预备的手段,心中不是为彼等不忍,而是不甘。索性此时还不到图穷匕见的时候,国家也有借此察验麋君的意思,眼下仍是平准、太仓二署配合均输监平抑物价,一切都还来得及,就看麋君准备如何自处了。”
这一次若是按贾诩的说法提请皇帝直接采取暴力措施,以‘为富不仁’的名义抄没奸商轻贾的家财,那麋竺这些天就等于是无功而返、颜面无光了。
麋竺明白皇帝之所以迟迟不曾动手严惩,不仅是顾忌着‘规矩’与声名,更是要给他一个表现能力的机会。若是他成功平抑了物价,那今后前景可期,若是办不好,皇帝也就只好出于下策、而他也就可能没有继续待在均输监的必要了。
“在下明白,这几日均输监的粮价之所以只比市价低上些许,主要是还是担心仓公那里供应艰难、以及担心有人趁机倒卖。”麋竺在袖子中悄然握紧那五枚金五铢,对贾诩凝声说道:“既然商贾不听,那在下自会有新的应对。”
贾诩挑了挑眉,主动提出来说道:“若有所需,但请相告。”
于是平准令与均输令便在车上细细谈论起来,这个职能互补、曾经共掌天下经济命脉的部门,在其丢弃尘埃很久以后,终于如这两个人在夕阳的影子一样,再度融合起来。
太仓北面正是执金吾下属的武库,里面存放着大量预备使用的方盾宽剑、钩戟长铩、弓弩箭矢等兵器。贾诩与麋竺两人共乘的车驾进入干道,还没到武库跟前,便远远地见到其周围结队巡视的、整齐有序的执金吾缇骑,长安附近的军事力量,光是执金吾手下就有两百名缇骑、五百二十名执戟。仅凭这七百二十人的步骑就能轻松扫除长安所有的商贾,更遑论精锐程度更在缇骑之上的南北禁军。
麋竺默默感受着经过武库时直面而来的冷冽气息,心中忽然想到:当年袁术在南阳征调军粮,本地大族吝啬不出,结果被袁术指使黄巾流贼以及部下公然抢掠。这种恶劣的、大失众望的事朝廷只是不会去做,并不是做不到,彼等商贾应该庆幸遇见的是他这个手段‘平和’的对手。
到了第二天,原本比市价只低数百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