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赵鼎还相(2/2)
向外面的街道,此时已到宵禁时刻,御街上行人很少。“赵相已为大周操劳二十多年,吃不消才是正常的。”然后也不知是想到了什么,长叹一口气,便接着闭目养神。赵鼎的书房一直有人打扫,但终究好几年没有人气,刚进去会有点不舒服。
“皇城司的那些人,越来越不像话了,这么重要的差事竟然只用寥寥数语来打发,真是不知所谓。”赵鼎看着李纲带过来的皇城司密函,有点生气。
李纲笑了两声,点了点头道:“皇城司只听官家的直接命令,政事堂想要什么情报只能跟大内的李总管谈,确实诸事不便。然而皇城司的人不出动,也没有谁敢犯忌讳做这等探查之事。”
虞允文也宽慰道:“只要皇城司派人,咱们便可派人过去,说到底是要向官家表明态度。刘成栋的底细还是从商人、士子和当地农夫那里得来的好,还好刘成栋没有什么大问题。”
“明月庄,防寒服,铁器……明月集……遍地工坊,李响是刘成栋的女婿?难怪……主动赶走一些寨民,当地士绅获益良多,唉,这群贪便宜的囊虫。”赵鼎看过所有关于李响和刘成栋的情报,然后放下心来。
虞允文松了一口气,他当年受过刘成栋的救命之恩。这次卖力为刘成栋奔走,一是选拔良将,二来也是还人情。“刘家也算是世代为将,可惜人丁凋零,之前的蔡相为了他儿子……咳咳,总之刘成栋还是挺识趣的,这次主动把工坊的底细透给勋阳府和十堰州的士绅豪商,也算是避嫌了。”
李纲很欣赏刘成栋的领兵才能,于是接过话头,“不吃独食,还把明月集放到厢军的眼皮底下,刘成栋是个守规矩的人。就是贪财了点……”
“一个武夫贪财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听话,守规矩,能打仗。只要他为国朝效力,自然能够封妻荫子,大周的豪强不差他这一个。”赵鼎听到刘成栋贪财的消息,心里反而放心不少。然后他拿起了王珪的《拼音小识》,开始批驳,“这个青石老匹夫,居然又搞出了一套学问,还专门寄过来气老夫。看他收的这个李响,只顾着奇技淫巧,要么便是稀奇古怪的东西……”
李纲和虞允文不敢接这话头,心里却有些腹诽。你们两个掐架几十年,不累么?
赵鼎和王珪是三十年前的大周双子星,曾是如胶似漆的好友。然而好景不长,赵鼎进入仕途,王珪却在和大理的陆一鸣论战之后破了识障,然后潜心做学问。二十年过去,赵鼎已是宰执之身,王珪也名满天下,创立了自家的学派。
简而言之,王珪一直强调学问应该被更多人掌握,为此应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赵鼎则一直强调“儒学正统”的重要性,两人逐渐开始了学术之争。有句话说得好,那啥不分对错,但学术分对错。
赵鼎自认学问不输王珪,繁忙之余不断和王珪论战,但怎么可能是到处讲学的王珪的对手。赵鼎恼火之下,就要推荐王珪入朝做官,让他也尝尝无暇做学问的辛苦。然而王珪却直接找到皇帝,皇帝高兴之下赐予王珪便宜行事的资格,成为士林美谈。
曾经和王珪有过惊天辩论的陆一鸣,已经渡江到了腾冲府,目的是参加大理王妃的葬礼。
大理国,腾冲府,满城戴孝。平时热热闹闹的腾冲府城一片寂静,国王的亲军控制了街道。大理王妃薨,全城戒严。
老国王段祺瑞双目无神,瘫坐在地;小公主段麟恬双眼红肿,抱着母亲的床榻不撒手;匆匆赶来的陆一鸣等重臣跪在地上,大部分都是发自内心地痛惜。
杜晨幺心底很快活,脸上却露出极致的悲伤道:“陛下请节哀,王后的身后事还要陛下拿个主意啊。”
陆一鸣一直很看不惯这个死太监,但此时不得不附和,几位赶过来的重臣也一起劝说。
大理王后的葬礼办得极尽哀荣,各地的文武士绅和百姓自发为王后服丧,就连摩擦不断的段鳞杰和段麟烈也暂时停止了争斗。王后为人恬静,生活俭朴,数次降低后宫开销,受其恩惠的孤儿老弱不计其数。刚过世的王后赢得了几乎所有人的爱戴,土司也不例外。
葬礼结束后,陆一鸣也不打算回大理城了,那里的局面已非人力可控。卧床不起的段祺瑞把大江以西的地盘交给他治理,又让小公主段麟恬从旁听政。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