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六章 树倒猢狲散(1/2)
大明有规定,但凡是秀才身份出行就不需要路引了。所以周致在/p
第二日天刚刚亮,和齐彦武简单吃了早饭,周致头戴方巾,身着青布儒衫,浑身收拾利落,齐彦武则是穿着一身短衣,两人从家出来,直奔高昌镇。/p
在高昌镇上的千里飘香酒楼与李茂元汇合,雇了一辆马车,三人直接奔庆都县。从庆都县去博野县,穿过博野,而后是青苑县,在青苑境内休息一夜,第二日沿着东北方向的官道直奔高扬县。/p
算下来这一路有两百余里,他们在第二日的傍晚赶到了高扬县城。/p
在保定府辖下的诸多县中,高扬县是一个很小的县。但就是这个很小的县,却很有历史来历,相传此地是剬须的故里,可谓人杰地灵。/p
虽地处内地,但这里的人比其它地方的人似乎开明了一些。明朝时候,朝廷对商业其实并不是很重视。没办法,明朝开国的老朱皇帝是放牛娃出身,他就是重视农业,认为百姓们只要将田地种好了,天下就富足了。/p
后来的皇帝们自然效仿遵从朱元璋的做法,根本就不重视商业,甚至对商业进行限制,而且对商人进行歧视。/p
可高扬县这个地方却很早的注重商业的展。可能因为这地方土地贫瘠,粮食产出永远让百姓们吃不饱吧。百姓们就深深的以为只要是手里有钱了,那自然能买到粮食,填饱肚子。/p
正是这个原因,在小小的高扬县各地,几乎都有商业的展,这里资本主义的萌芽过早出现。/p
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根本就不足道,这里展最多的是纺织作坊。/p
周致很清楚,在后世的高扬县有“纺织名城”之称,所产出各种纺织品在全国各地有销售不说,更是远销世界各地。/p
呵呵!后世高扬县的纺织展可能就源起于此时的大明吧。/p
孙恭家在高扬县城,他们家自然也在展纺织作坊。起初孙家虽说算不上县内的大户,但展纺织却是很早,也很迅,只是十几年的功夫,孙家便在纺织方面跻身高扬县纺织的前八强,孙家也因此成为高扬县屈指可数的大富户之一。/p
当然了,孙家自然也知晓展商业毕竟会被人看不起,始终不能登堂入室,成为有权有势的人,所以孙家也很重视读书。/p
可是后辈子孙好像就没有什么争气的,若是说起经商来,可能头头是道,甚是精明。可说起读书,那就不值一提了。孙恭在孙家的后辈子孙中俨然是十分不错的佼佼者,在二十三岁就考中了秀才。/p
所以,孙恭在家族中的地位颇高,家族的族长,还有孙恭的父亲孙连等人就让孙恭四处求学。孙恭虽说还没有参加过一次乡试,但经过了这几年的刻苦读书,再加上他天资聪颖,此时俨然满腹经纶,相信在明年的大比之年,定然会有所成就。/p
可能正是孙恭刻苦读书的原因,孙家在几十年后才会出现一个大明历史上赫赫有名,科举考试考中探花的孙承宗。/p
孙家这次遭了大难,具体细节还不知晓,周致和李茂元心里都是怀着各种猜测。/p
他们从高扬城的西城门进城。守城的官兵似乎对他们三人视而不见,很舒畅的来在旧城大街,问过路人,扫听到孙家的宅院,直奔孙宅。/p
孙宅就建在西街,三人坐在马车上,几乎可闻四处的织机之声,家家一派忙碌景象。孙宅是一处硕大的宅院,高高的门楼上书两个漆黑的大字:孙宅。/p
此时大门紧闭,从外面倒是看不出孙家的落魄。不过他们叩响大门之后,良久听不到里面的回声。实在无奈,周致和李茂元在门外高声喊叫了一通,大门才徐徐打开了一条缝隙,从里面探出一颗苍老的脑袋。/p
那老者上下打量了周致三人一通,周致和李茂元急忙上前说明。老者似乎很是吃惊,喃喃道,“没想到还会有人敢登孙家的门,两位快快请进。”/p
这老者俨然是孙家的管家了。老者在前面引路,周致三人紧随其后,老者不时的要唠叨几句,“唉!树倒猢狲散,世态炎凉啊!孙家现在落寞了,就没有人再来孙家,以前的门庭若市再也不会见到了。两位远道而来,竟然还来看望我家少爷,老奴先替我家少爷谢谢两位了。”/p
说到了这里,老管家竟不自觉的潸然落泪。/p
周致和李茂元其实自从一进孙家大门,就深刻体会到了孙家的败落。院里的各种花草俨然长时间没有经过了打理,就是走廊边上放着的石桌石凳,也早已落满了灰尘,一处似乎没有人烟,死寂沉沉的落魄之相。/p
此时更是听到老管家的如此言语,两人不禁都有些心酸。/p
到底是怎么回事?孙家为何会败落?/p
老管家走出了几步,似乎很是感动,又接着说道,“孙家两个月前还是奴仆如云,满院一片欢笑,那是何等一个人家呀。可现在,唉!所有的奴仆只是剩下来老奴一人,他们都跑了,都跑了呀!真是一群没人心的东西,难道就忘了昔日老爷和少爷对他们的恩情了么?/p
我家少爷现在也是精神欠佳,正在大病中,我家少爷那是多好的一个人呀,老奴只是盼望少爷能尽快好起来。/p
少爷若是听到您们二位来看望他,不知会有多么高兴呐!”/p
他唠唠叨叨的引领着周致和李茂元穿过了前院,又穿过了几条走廊,终于在后院的一处房屋前停下。/p
此时的李茂元面色早已十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