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军工厂(1/2)
开设武器实验室是杨锐的主意,这是极其重要的。雷奥就发动大家联系国内寻找相关人员。现在人来了,但是资金的着落比较头疼的,二十万块看起来很多,但是等用起来就很少了。买枪已经花了一半,剩下的还要买弹药,本来还有笔日本购版费的外财,但是现在因为中国教育会这笔钱又填了进去。除去专款,自己身上就只有额外的九百镑,换成马克也就不到两万,而且这些钱还得预留一些。
“需要多少钱?”杨锐问道。
“前期大概需要三万马克,这只是前面几个月,到了后期还有更多。”雷奥说了个较为确切的数字,并解释说:“来的几个人是沃纳的朋友,要不然没人愿意离开德国来到这里。”
杨锐点点头表示理解,现在的德国经济高速发展,除了冒险家,很少人愿意到殖民地去,三万马克不光是人员工资,还有一些工具和物料的费用,已经是很紧张了。
“我这里只有不到两万马克,可以先给他们支付工资。”杨锐想着还是要找工厂那边想办法。“剩下的可能就要等一些时间了,中国那边筹钱需要时间。”
雷奥看到杨锐面有难色,点了支烟长长的吸了一口,“杨,如果实在没有的话我可以先付,”见杨锐吃惊的看着自己,他哈的笑了一下,“别这样看着我,这笔钱你也有份的,还记得沪上的那件事情吗,最后我拿了那笔赔偿金,那些杂种出手很大方,给了我六万马克。武器实验室的钱我可以先付给他们。”
“谢谢你,雷奥。我会很快还给你的。”杨锐只知道自己的那份赔偿不多,想不到雷奥的赔偿这么多,这相当于租界那些高等人士四五年的工资了。
雷奥笑笑,把话题转到武器研发上,“杨,你怎么会知道那么多,那么多的奇怪的武器,”雷奥感觉这样说不好,再想着其他的词来表达这个意思,毕竟这些武器虽然怪,但是却很有用,比如现在做出来的迫击炮,“我的意思是说,你为什么能懂得那么多武器,而且这些武器很实用。”
“哈哈,”早想好借口的杨锐大笑起来,“中国人在宋朝的时候,也就是一千多年前就已经用上火药了,手榴弹、地雷很早的时候就有了,开花炮弹在三百年以前就在使用了。当清朝开始的时候,为了防止人们造反,这些都被禁止了。”
凭着对杨锐的信任,雷奥接受了这个中国古人早就发现这些武器的观点。随着武器研究人员的到来,迫击炮的研发加快了,炮弹中间凸起处的横纹被进一步改进成效果更好的三角型沟状,底部的尾翼和发火药的成分、装药方式都被调整,炮弹的有效射程达到一千一百多米,精度也大为提高,散点更为集中。
除了炮弹的改进之外,沃纳还把后膛炮的一些校瞄装置也加在上面,使得整个六零的迫击炮的重量达到二十多公斤,有了六零迫击炮做依据,八零迫击炮也很快研究出来,炮重近五十公斤,射程更远有三千多米。杨锐不知道这个重量是重了还是轻了,但施罗德对这此却毫无疑义,这六零迫击炮重二十多公斤,一匹马最少可以驮三门。如果只驮一门炮,那么还能驮二十多发炮弹,如果是八零迫击炮,一匹马也能驮着,对于注重快速机动的骑兵来说这就已经很令人满意了,已经是很方便了。毕竟和几百公斤的后膛山炮相比,威力较小的迫击炮还是可以接受的。
迫击炮研发是成功了,但是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又是另外一个问题,特别是炮弹是整体浇铸的,需要的专业设备和技工不少。更何况生产在非洲根本无法实现,先不说现在没有钱来投资建设炮厂,就是有也找不到那么合格的工人,而且从商业的角度来看,现在的非洲根本没有销售的市场,当然在二战之后这里的市场是很繁荣的。杨锐只好让实验室进行纸面工作,要求实验室尝试把所有的流程写在纸上,把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也写上去,至于实际的具体工艺那只有在建厂之后做更具体的摸索了。甚至,杨锐还打主意是不是应该从仪器馆调一些学生来,作为武器实验室里面的助手。
“路德维希,”杨锐问道,“如果要建设一个火炮工厂,需要买些什么机器?”路德维希是沃纳出面请来的武器行家,据说曾经在火炮工厂工作过,除了来的那天和研究武器的时候是清醒的之外,其他时候都是迷糊的——他是个酒鬼,嗜酒如命的那种,他喝的酒比吃的饭多——趁着他还是清醒的,杨锐请教他枪炮厂应该怎么建。
“哦,火炮工厂。”路德维希知道杨锐就是反政府武装的头头,但他不以为意。他本来就喜欢刺激的东西,因此在醉酒被工厂开除之后响应沃纳的召唤来到了非洲,“进行一个刺激的、有意思的工作”(沃纳电报语),他对杨锐的问题并不惊讶,“让我想想。”路德维希甩甩头,试图让自己清醒一些,这种极富专业性的问题很对他的胃口,哪怕这会影响自己喝酒。
“杨,火炮工厂需要的东西很多,”路德维希从迷糊中醒来了,想好了内容,“首先,我们需要先办一个钢铁厂,没有钢铁工厂那么火炮工厂无法生产。”
想不到问火炮居然会扯到钢铁上去,但想想也是,没有好钢,哪来的火炮。“那要办一个钢铁厂需要些什么呢?”杨锐根据他的话追问道。
“我不知道。”路德维希很干脆的回答说,“我没有在钢铁厂呆过,所以我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