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天色不早(1/2)
得到齐国丞相不会首先动手的保证,吕子连忙表示城外的秦军方面绝没有非分之想。并且请丞相放心也请太后放心,没人敢打临淄城池主意的。
听到这话,后胜的嘴里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在他看来,留在城外的这支秦军更象是一个筹码。吕子何许人也!?果真被逼急了,这人转眼就没。可是现在就不同了,吕子绝不会丢下外面的千人队玩消失的。无缘无故玩失踪,本相倒要看看你这一千人是如何失踪的!
亲自将齐国丞相送出大门外的吕子看着远去的背影,不由地想起昔日的莒国。后氏家族曾经的祖国,一个曾经存在的大诸侯国。华夏古九州青州的姑幕国,后由周改为莒。
当年被楚国盯上并起兵攻至莒国都城,令莒国国君交出传国玉玺举国投降。面对几十倍与己的楚国大军,莒国上下万众一心誓与国家共存亡。
战争打到最后,十户已去其九。眼看着就要亡国,有大臣提出请齐王派兵帮忙的建议。这个时候提出这种建议,其实是让莒国国君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
面对同样对莒国虎视眈眈的齐国,莒国君所担心的是此计很可能会遇到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尴尬。众大臣的意见却是,请不到外援随后就会亡国的。齐国方面就算不想支援,也应该唇亡齿寒的道理。孰轻孰重,还望大王速速决断才是!
莒国君最终同意了这一建议,修书一封并秘密派出使臣赶往齐都临淄。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竟然是莒国真正噩梦的开始!
由于前期莒国全体国民奋勇抗击侵略者,使得攻到莒国都城的楚军开始出现疲态。其实那个时候的莒国只需再稍稍坚持几天,也许整个莒国史就会被重新改写。但历史永远没有假设,毕竟处在当时的莒国权力机关完全看不到胜利的曙光在那里。
当年的莒国与晋国立有盟约,与齐国的关系一般。收到莒国的求救信以后,齐王初衷是不打算出兵驰援的。手下有大臣出主意,这才让齐王决定出兵。
随后驰援的齐军还没赶到,早已不堪重负的楚军就全部撤走了。还没来得及高兴的莒国君被大臣提醒,这才想起齐军已经进入莒地。忙派出使臣给御驾亲征的齐王送信,表达谢意的同时还凑了一些大礼一并奉上。
好象根本就没再见到莒国使臣的齐王直到莒国都城并见到莒国君才知道这件事情,连声表示遗憾的同时主动提出要留下来帮助莒国完成战后重建工作。比如重新盖房子了,比如修缮城墙等等。
毕竟人家齐国此次前来是帮莒国打击侵略者的,这一见面就否定对方的好意恐怕于理不合。莒国君对齐王提出的要求也不好再拒绝,于是答应下来并表示欢迎。
莒国君并不知道齐王真正的打算,盛情款待自不必细说。直到有一天,莒国君暴毙和其王族全体失踪。莒国上下这才看清齐王的嘴脸,但为时已晚。
随后抹掉多少抗议人士已经无法查证,随着莒国百姓全都选择沉默下来,大屠杀才算是告一段落。捡漏成功的齐王兵不血刃接管莒国,并随后将这个由东夷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国家正式纳入齐国版图。
后胜和他的姐姐君王后虽然是在中原出生,却无法取消其属于少数民族的事实。所以说掌管此时齐国的权力中枢,被理解成是被逆袭的也不为过。
齐王借莒国羸弱之际吞并莒国,却最终将整个齐国拱手还给了莒国氏族。直到公元前221年,这个被少数民族统治的齐国才正式被一统天下的秦接管。
对于此时的吕子而言,统一计划能延续将近四十年才得以实现还是预料不到的。在他看来,二十年都有富裕,但事实就是如此。
只有那些仍在坚持前行的人们才会发现,历史其实是由一个个偶然和必然组成的。而这一个个偶然和必然的存在,使得成功的时间无可避免地出现延迟。
送走齐国丞相的吕子随后找来韩永成,让韩永成即刻出城约束好驻扎在城外五里的秦军。并且反复嘱咐兵卒们无论如何都不准擅离营地,哪怕遇到外界的挑衅也不准出营门半步!
为了让韩永成彻底重视起来,将其送出门口的吕子语重心长地说道:“韩将军!此时的形势错综复杂,而正在集结的齐军随时都有可能出兵上党。若是期间再出现些意外,恐怕就不是你我二人能够出面摆平的。所以...你此时的肩头责任重于泰山,成败也就在此一举了!”
韩永成也是个知轻重之人,此时听到吕子的话语说得沉重也就不敢再掉以轻心。当即表示道:“请大将军放心!没有收到大将军的命令,全体秦卒必然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
得到己方保证不出典故的吕子点点头,嘱咐韩永成多加小心在意以后,摆手让李信护送韩永成离开。至于能不能出城的问题,人家齐国既然能让你进来自然也就能让你出去的。要不然的话,这城你是进不来的!
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已经得到双方保证的吕子对此仍然感觉有点不放心,这也是他最为担心的一件事情。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只要双方没有擦枪走火就是万幸。等到秦昭王传回的谕令以后,就可以把后面的事情彻底解决。
考虑到某些原因,冯去疾并未出门送他的老朋友离开。若是让外界发现他竟然跟秦国将军很熟,那么随后的身份就会被查证出来。等着大厅里见吕子返回,忙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