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列支敦士登(1/2)
第31章 列支敦士登
“所以啊,我们才需要唤回主人,那个无所不能、无所不畏的主人。”
“可是,姐,你不觉得我们的动作有点大了?这次,你可是掌控整个列支敦世登为主人造势,这可与主人一贯的低调背道而驰。”红发少女有点担心地说道。
“不就掌控列支敦世登嘛,一个小小的公国而已,要不是这里风景还不错我才不会选这个只有巴掌大的地方,大姐和二姐的计划可比我疯狂多了。”
红发少女点了点头,有大姐、二姐的加入就算主人想发飙都难。
想到此,红发少女自言自语道:“这样的话我是不是也加入这个游戏?”红发少女狡黠地笑了笑。
绿发少女不可置否地笑了笑。
瓦杜兹堡的大门再次紧闭,在四人看来一场唤醒沉睡雄狮的“游戏”慢慢拉开了序幕。
列支敦士登,全名列支敦士登公国,坐落于欧洲阿尔卑斯山地的莱茵河谷,其西边是以莱茵河作为边界与瑞士相邻,东侧则是以属于阿尔卑斯山脉的山岭地带与奥地利为界。列支敦士登公国拥有一共有18万人口,列国国籍居民只占十分之一(67027人,2010年普查数据),其他九成主要来自德国、奥地利,还有瑞士。列支敦士登是一个内陆国家,与乌兹别克斯坦并列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双重内陆国家。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由上蓝下红两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左上角有一金色的王冠。列支敦士登为世袭君主立宪制,国旗上的蓝、红色来自公国亲王旗的颜色,蓝色象征蓝天,红色象征夜晚地面之火。旗面上的王冠是神圣罗马帝国之王冠,这是1937年添加的,以便与海地国旗区别。王冠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标志,因历史上列支敦士登曾为神圣罗马帝国王候的采邑。
国徽为斗篷式。斗篷上端为一顶神圣罗马帝国亲王冠,斗篷内为盾徽。盾面上有六组图案:左上角为戴头冠的鹰,象征萨克森;右上角是王冠的饰品,象征特罗泡公国;左下角为红白色的小盾,象征施伦堡男爵领土;右下角为戴头冠、化装为人面的鹰,象征猎人村公国;盾面中心的小盾由黄、红两色构成,这是亲王旗的颜色;小盾下端的蓝地上绘有筒管乐器,象征列支敦士登王室。整个盾面的图案记述了该公国王室世代相传的历史进程。
列支敦士登人为阿勒曼尼人的后裔,是在约公元500年以后才到目前的地区定居。列支敦士登的国名起源于18世纪初,来自奥地利维也纳的列支敦士登大公约翰?亚当买下了两块采邑:许内勒贝格庄园(1699年)与瓦杜茨郡(1713年),并且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加盟成员之一。1719年1月23日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将这两个地方合并成立一个独立的小型大公国,赐名为列支敦士登。
年至1815年拿破仑战争时期,遭到法国和俄国侵略。1806年成为主权国。1805年至1814年为拿破仑控制的“莱茵联盟”成员。1815年加入“德意志联盟”。1852年列与奥匈帝国签订关税条约,1919年随奥匈帝国崩溃而终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列支敦士登一直与奥地利保持非常密切的关系,但也在战时因这关系使得该国的经济元气大损,而转而寻求与瑞士成立关税与货币同盟,1919年时更进一步将该国的对外关系(国防、外交)完全委由瑞士代理,组成一个中立联盟。与瑞士的这一联盟使列支敦士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争中免受德国的侵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列支敦士登因为其境内的低税率环境、永久中立地位与完美的居中地理位置,成为许多欧洲企业的避税天堂。观光业(主要是冬季时往阿尔卑斯山区的滑雪人潮)与金融服务业的发达,支撑起该国绝大部分的经济收入。
1990年列支敦士登加入联合国。1995年加入欧洲经济区和世界贸易组织。
列支敦士登是一个君主立宪国家,且与欧洲其他仅具象征意义却没有政治实权的王室不同,列支敦士登的王族拥有相当程度的实际权力。
1862年时首度颁布宪法组成国会,今日的列支登斯敦国会是由25个依照区域人口比例,由人民直选的代表所组成,并由多数党的领袖出任阁揆。除此之外国家的行政体系实际上是由一个五人内阁负责,阁员名单是由国会指定,交由元首批准后正式上任。实行一院制。人民直接选举议会,议长是人民最高代表,议会参与立法和缔结国家条约、掌管财政,监督政府。议会任期4年。
议长每年改选一次。议长及议员均为兼职。列支敦士登的王室有个特殊之处,由于当初此公国就是由奥地利的贵族为了要能够拥有一块位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属地,而另行购买土地设立,长期以来该国的统治者就一直居于国外,如维也纳的列支敦士登宫。
议会实行一院制。人民直接选举议会,议长是人民最高代表,议会参与立法和缔结国家条约、掌管财政,监督政府。议会任期4年。议长每年改选一次。议长及议员均为兼职。本届议会2009年3月产生,有25名议员,激进公民党11席,祖国联盟13席,自由名单1席。
政府由5名成员组成,除首相和副首相外,其余3名政府委员均为兼职。根据列宪法规定,政府成员由公爵根据议会的建议任命,任期4年。职务分别为:首相兼财政、家庭部长;副首相兼经济、建设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