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 先声夺人(1/2)
在远处,紫禁城正南的承天门上,在鼓乐声中,锦衣亲军举着仪仗,逐次立于城墙两侧面。
内官们在已经在上头张起明黄色华盖,又设下了座儿。
黄盖下面,大明朝当家人董事长崇祯皇帝正紧抿着双唇坐在那里,面上却没有一丝笑容。以他为中轴,内阁辅臣、六部部堂和在京的宗室、勋贵如翅膀一样展开,恭敬地立在后面。和皇帝的一脸严肃不同,所有人都是面带喜悦。
今日乃是检阅有功将士,并将斩下的建奴头颅献祭祀太庙,告慰历代君王的大日子。
所谓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门。在后来清朝顺治八年才更名为天安门。
正因为这是皇城的正门,所以,但凡国家有大典,多半是才这里开始的。
今日又是天子亲自检阅三军,所以,承天门两侧数里都不许百姓靠近,以方便皇帝和百官观礼。
即便如此,因为今日来看热闹的百姓实在太多,秦军一开到西长安街,那边就传来无数欢呼:“万岁,万岁,大明皇帝万岁!”
听声音,有百姓,也有秦军士兵,显然是经过训练的,显得很是整齐。
鲍丘水大败之后,崇祯皇帝心中抑郁,只不过,他这人心事重,强自压抑下去。听到这一阵欢呼,就转头问立在身后的杨嗣昌:“开始了吗,听那边甚是热闹,想来定然是宁乡军吧?”
听到皇帝问,杨嗣昌用眼角扫
了坐在后面角落里的洪承畴,低声道:“按照洪承畴的安排,第一个出场的是秦军,然后是……”
然后,将这次受阅军队的出场顺序大概地说了一遍。却不单体宁乡军,只一个宣府镇军概括了。
崇祯皇帝面色略微不快,忍不住想问为什么不让宁乡军走在最前头。可他毕竟是天子,而且大军受阅一事,按制度应该有礼部并洪承畴来负责的。身为皇帝,若是事必恭亲,鸡毛蒜皮都管,也不像话。
大明朝的政治体系中,皇权和大臣的权力都有明显的区分,有的时候甚至是相互制约的,大家都保持着一个相对的平衡。若谁想前走一步,必然就是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波。文官们的脾气可不太好,想当年嘉靖时的大礼仪就闹腾了十多年,崇祯皇帝可不想因为这点小事闹出麻烦了。
宁乡军不管是排在什么时候受阅,反正今天朕都能看到,又何必急于一时。
况且,帝王心术,讲究的是喜怒不形于色,不能让臣子揣摩出自己的心思。、
只点了点头,就闭嘴不言。
前方,百姓的欢呼声依旧一阵接一阵传来,比方才还响亮些。
崇祯皇帝心中懊恼起来:洪亨九吃了这么大的败仗,却还好意思让秦军走到前前面。哼,有脸吗?可是,总体来看,这一战无论怎么说,建奴被驱除出大明朝是不争的事实,怎么说也算是获取了一场大捷,可问题是,这场历
时半年的战役,北方已经被建奴打成白地,这样的胜利又有什么好值得夸耀的,朕赚这个面子做什么;只怕,建奴那边所获甚丰,只怕他们也觉得自己获得了一场空前大胜。
这场合战役大家都觉得自己胜了,可其实呢?
若不是有孙元的功绩,今日的祝捷还办得下去吗?
心中的烦躁一起,身上突然有痒起来,尤其是两胯之间,更是难以忍受。
自从鲍丘水之战的消息传来之后,崇祯皇帝就旧病复发了。白天还好,一到夜深人精时分,那种奇痒就如同潮水一样袭来,让他难以忍受。只能不住地抓着,满屋都是“唰唰”的指甲抓在皮肤上的声音。
两胯、小腹上遍布爪痕,又是瘕又是血,看起来甚是骇人。
此刻,崇祯几乎忍不住要将手伸进裤子里去,狠狠地抓上一把。可瞬间却又情形过来,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若自己做出如此不堪的举动,还像是一个君主吗?
只能硬生生忍了。
见皇帝脸上有一丝恼怒一闪而过,杨嗣昌在皇帝身边呆了这么多年,如何猜不出他的心思。当即指着前方,道:“陛下,秦军过来了。此战之前,秦军可是在西北打出赫赫威名的。可以说,陕西一地,全赖秦军才得以平定。臣以前也不过有所耳闻,今日倒要好生看看。”
“来了,来了!”那边有人禁不住低呼出声。
在承天门上的所有官员都同时竭力伸长了脖
子朝西面望去,就连崇祯皇帝也暂时按捺住心中的不快,转头看过去。
就看到秦军的队伍行到距离承天门一里地的地方之后,停了下来。
号角声中,部队开始列阵。
一面面战旗在空中挥舞,然后一个十尺直径的羊皮大鼓载在一辆大车上,被四个头裹红巾的大汉从队伍中推了出来。在鼓后还立着一个身高臂长的军汉,同样是头裹红巾。
他手中举着两个鼓锤,一声令下,用尽全身力气朝鼓上砸去。
“轰轰轰轰……”激烈的战鼓声响了起来,越来越快,越来越快,竟似一只升上天空的风筝,无限上升,没有停止的时候。
这声音是如此的响亮,竟震得城楼上众人心血一阵沸腾。
就两城楼上的崇祯皇帝一时间也忘记了身上的瘙痒,定睛看过去。
可说拉也怪,战鼓如此劲疾,秦军却还是不动。
正当崇祯心中疑惑的时候,那个鼓手手中的鼓锤突然停下,朝鼓边的包铜上一敲,清脆的“哒!”一声。
响亮的鼓声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