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何进的愚蠢超出你的想象(1/2)
今天,司马朗又给他们带来了一个消息:何太后召何进于后日进宫!
却说这何进在杀了蹇硕之后,召集谋士部下们讨论如何彻底铲除宦官之祸,袁绍说道:“从前窦武准备诛杀内宠,而反受其害,原因是事机不密,言语漏泄。五营兵士都听命于宦官,窦武却信用他们,结果自取灭亡。如今将军居帝舅大位,兄弟并领强兵,军队将吏都是英俊名士,乐于为将军尽力效命。一切在将军掌握之中,这是苍天赐予的良机,将军应该一举为天下除掉祸害,以名垂后世”,听袁绍这一顿马屁拍的,便有点飘飘然,真把自己当成救国的功臣,于是闭门谢客,天天与谋士在私下里讨论如何铲除宦官,恰巧曹操也在此之列,此时曹操想到那天在司马府上,郭嘉提的建议,他说道:“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意思呢,就是宦官自古就有,本来没什么不对(这当然没什么不对,曹操他爷爷就是宦官)。现在只要把带头的几个做掉就行,明明是一名监狱工作人员就可以解决的事情,何必把呆在外头的那些人招过来呢?说的很有道理,非常一个不错的建议。
可是呢?何进非常的不领情,还骂曹操怀有自私之意,让曹操非常的失望。这也是曹操不了解实情,这个清君侧不是随意的,按汉代祖制,必须要经过太后同意,才能带兵进宫,否则除害就会变成作乱!
这时袁绍出了一个馊主意,他说道:“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来京,尽诛阉竖。”
果然以何进的智商,竞还同意了。据穆良奇分析,这何进也在害怕自己实力不足,要知道当窦武何等身份,一代名臣之后,更是位高权重,还有着无数的帮手,但是打算诛除宦官不成,最后反倒是落得一个身死的下场,而何进自然也不觉得自己手下的兵力可以击败十常侍,毕竟前车之鉴啊,所以何进打算引进外援。
第二,何进虽说是大将军,其实手上能调用的兵也不多,几乎都是中央军,而中央军的作战能力也是比较弱的,比起西凉等地连年征战的兵种来说实力弱了不少。所以说更有威慑力,来逼迫太后就范。
第三,以他的智商估计以为,除了宦官是奸贼,其他的都是大汉的忠臣。
这时候还有智商还在线的人,立马反对。主簿陈琳极力劝道:“不可!俗云: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家大事乎?今将军仗皇威,掌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诛宦官,如鼓洪炉燎毛发耳。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则天人顺之。却反外檄大臣,临犯京阙,英雄聚会,各怀一心: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乱矣。”
大概意思呢就是,你现在独揽大权,只要当机立断,又何须召各路诸侯进京呢?不是给别人一个进京干涉内政的借口吗?若是他们争功夺利,那么乱世到矣。
陈琳的分析还算比较到位的,弊端都说了,但是呢?何进就是不听,哎,就这么任性。
曹操就呵呵一笑,嘲笑道:“乱天下者,必进也。”
他在召诸侯后,为了胁迫何太后,他的布置是这样子的:董卓负责兵屯关中上林苑(汉武大帝所建的一处宫苑,纵横三百里,位于西都长安周边),遥相威胁;桥瑁负责兵屯成皋(位于洛阳东北),就近相逼;丁原则负责火烧孟津(位于洛阳正北,这个不懂,真的,火烧孟津?跟杀宦官有半毛钱关系?)。这三位当然都打着杀宦官的旗号。为防装备人手不足,何屠夫还派他的副官(府掾)王匡上他老家泰山郡招兵买马同时收购强弓硬弩。
这气势够大了吧,把洛阳的西、东、北三个方向都威胁了。可威胁的效果呢?何太后怂了吗?开玩笑!何太后好歹也是从小杀猪长大的。
这时,宦官们也早就感觉到不对劲了,早知道就选择蹇硕,除掉何进算了,但是世上没有后悔药。他们便花重金收买何进的弟弟,何苗来劝说,就是说些当年我们在老家南阳的时候,多么的穷困潦倒啊!当年要不是靠这些宦官帮忙,我们哪能过上今天的日子?等等之类的,回忆一下往日宦官们对何进的帮助,然后在让他好好想想。
最奇葩的事发生了,何进居然有一丝动摇了,没错,他在召诸侯之后,他开始考虑要不要杀宦官了!这么一个不靠谱的长官,袁绍也是醉了,他立马跑到大将军府,对着何进就是一顿忽悠,大概意思就是,现在天下人都知道你要铲除宦官啦,你和宦官已经势如水火了,你现在还反悔,不怕天下人耻笑吗?
何屠夫瞬间坚定了!一个字,干!于是他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假节,自行办事无须上报;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这职位已经多次出现过了,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安全部兼监察部部长。袁绍这位有志少年认为他可以大干一场了。他一边让有关部门搜集宦官犯罪的不法证据,一边让围城部队中实力最强的董卓驱兵东进,武力威胁。
面对董卓的率兵东进,何太后怂了,她知道她老哥来真的了,开始让步了,让一些宦官回到老家避难去,可是持久掌握权利,已经让他们对权利欲罢不能,所以呢?各种到何进府上请罪,而何进呢?也算奇葩,劝那些宦官赶紧回家吧,并给他们报销路费。一旁的袁绍看不下去了,你召诸侯进京不就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