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 13 章(2/3)
正常值为14.肺毛细血管楔压(wp)可反映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功能状态。
15.麻醉前用药
16.椎管内麻醉的类型:椎管内有两个可用于麻醉的腔隙,即蛛网膜下隙和硬脊膜外间隙。根据局麻药注入的腔隙不同,分为蛛网膜下隙阻滞(简称腰麻),硬膜外间隙阻滞及腰麻-硬膜外间隙联合阻滞,统称椎管内麻醉。
17.心肺复苏(cpr)是指针对呼吸和心搏骤停所采取的紧急医疗措施,以人工呼吸替代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abc是指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b)胸外按压(c),顺序为
18.急性肾损伤的诊断:aki诊断标准为l);或②血肌酐水平达到基线水平(已知或推测的7天前水平)的1.5倍;或③尿量持续6e分期提出修改(表共识规定了诊断aki的时间窗(48小时),强调了血肌酐的动态变化,为临床上aki的早期干预提供了可能性。
病因分类肾前性肾性 肾后性
临床表现少尿期或者无尿期 多尿期恢复期
19.术前准备心理准备生理准备(1.为手术后变化的适应性2.锻炼输血和补液3.预防感染4.胃肠道准备5.其他)
20.下列情况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①涉及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区域的手术;②胃肠道手术;③操作时间长、创伤大的手术;④开放性创伤,创面已污染或有广泛软组织损伤,创伤至实施清创的间隔时间较长,或清创所需时间较长以及难以彻底清创者;⑤癌肿手术;⑥涉及大血管的手术;⑦需要植入人工制品的手术;③脏器移植术。预防性抗生素的给药方法:应在术前0.5-2小时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21.术后处理疼痛呃逆 p103
22.胃蠕动恢复慢右半结肠需要48h 左半结肠72h 确保鼻胃管畅通留置2-3天
23.术后活动的作用: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
24.拆线一般头面颈部在术后4~5日拆线,下腹部、会□□在术后6~7日拆线,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手术7~9日拆线,四肢手术10~12日拆线(近关节处可适当延长) ,减张缝线14日拆线。青少年病人可适当缩短拆线时间,年老、营养不良病人可延迟拆线时间,也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采用间隔拆线。电刀切口,也应推迟1~2日拆线。
23.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
1.肺膨胀不全上腹部手术的病人,多数病人都能自愈。预防和治疗:叩击胸背部,鼓励咳嗽和深呼吸,经鼻气管吸引分泌物。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雾化吸人支气管扩张剂和溶黏蛋白药物有效。有气道阻塞时,应行支气管镜吸引。
2.术后肺炎 易惠因素有肺膨胀不全,异物吸人和大量的分泌物。腹腔感染需要长期辅助呼吸者,酿成术后肺炎的危险性最高。气管插管损害黏膜纤毛转运功能,给氧,肺水肿,吸人异物和应用皮质激素,都影响肺泡巨噬细胞的活性。在术后死亡的病人中,约一半直接或间接与术后肺炎有关,50以上的术后肺炎,系革兰阴性杆菌引起。
3.肺栓塞: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和细菌栓塞。肺栓塞的易患因素较多,例如年齡(50岁以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创伤软组织损伤、烧伤心肺疾病肥胖、某些血液病糖尿病等。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不明原因的急性右心衰竭或休克、血氧饱和度下降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重症监护、绝对卧床适当应用镇静、止痛药物缓解病人的焦虑和惊恐症状。②呼吸支持:吸氧、气管插管机械通气。③循环支持。④溶栓、抗凝治疗等。其预后与呼吸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相关。
24.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神经□□水肿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变化其他症状
25.颅内血肿按症状出现时间分为急性血肿(3日内)、亚急性血肿(3日以后到3周内)和慢性血肿(超过3周)。按部位则分为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
26.颅内血肿分类时间鉴别 p205
27.甲亢外科治疗:一般准备术前准备药物准备手术并发症(看大标题) p241
28.肋骨骨折定义 p263
29.气胸分类(重点掌握)临床表现定义治疗p264
30.肺癌病理:把起源肺段支气管开口以近,位置靠近肺门的肺癌称为中心型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气管开口以远,位于肺周围
部分的肺癌称为周围型肺癌。
31.肺癌临床表现 p283
32.食管癌分段标准分型 临床表现p290-p292
33.腹外疝 体内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人另一部位,称为疝。疝多发生于腹部,以腹外疝为多见。腹外疝是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致。腹内疝是由脏器或组织进人腹腔内的间隙囊内而形成,如网膜孔疝。
34.腹外疝病因临床类型 p321
35.腹股沟管的解剖直疝三角 p324
36.斜疝 直疝的鉴别 p326表格
37.腹部损伤辅助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