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四、秋雨好多愁(1/2)
王枫一路走走停停,无论是遇到村庄还是乡镇都会放慢度,用心观察,嘉靖嘉靖家家干净可不是嘴巴上说说的,十一二岁的小孩光着身子满地乱跑比比皆是,成年人即使是穿着衣服也大多打着补丁,面露菜色,这可是夏天,可是人口只有后世五分之一的时候,王枫记得自己前世小时候,那时候华夏的人口有十一亿,即使如此,夏日里每个小水沟都能住得到鱼,稻田里青蛙,泥鳅,鳝鱼之类一个晚上更是能捉住十几斤,砍根竹子做个钓鱼竿,找些蚯蚓一天就能钓到很多鱼,知了,蝗虫这些更是王枫小时候常吃的零食。
然而在这个人口密度远小于后世的年代,在一个食物本应该充足的时期,王枫见到的大多数人居然都是面带菜色,真是让人悲哀的现象,看到最后王枫实在不愿意再去看那些麻木的面孔,整日的躲在马车里看书,前生看过的基本穿越到这个年代的小说里的主角,他们大多喜欢自上而下的改革,可是眼前的情景让王枫觉得还是自下而上的改革更适合这个年代。
王枫赶到金陵的时候已经过了梅雨时节,可是乌云还是黑压压的遮天盖地,漆黑如同墨汁的乌云之中不时地出现几道似乎可以撕裂天空的闪电,紧紧跟随着闪电而来的是滚滚惊雷,然后雨幕从远处漂移而来,似乎是女娲娘娘补得天出现了漏洞,天外的水从漏洞倾泻而出,生怕跑满了又被女娲娘娘堵在外面。
远处的官道上,王枫乘坐的马车通体罩着油毡布,王炅穿着蓑衣在前头牵着马,王枫招呼他几次让他到车上避避雨,可是每次他都说车上有女眷不方便,半路没有找到可以避雨的地方,只好给拉车的驽马也披上油毡布继续赶路,还好是官道,虽然泥泞但是还能前行,只是十分的吃力。
王枫叹了口气,暗道自己两次来金陵科考都遇到这样的大雨,真是的,难道老天爷也知道自己是大明的掘墓人。
“小枫,那里有一个茶摊,我们要不要去避避雨再赶路。”穿着蓑衣的王炅回过头向车内道。
或许是风雨太吵,又或许声音太小。
王枫没有反应,知道李若云推了王枫一把,王枫才说道:“全凭二叔做主,刚才想事情走神了,二叔莫恼。”
穿蓑衣的王炅闻言便呵呵笑了起来,打趣道,“我还以为你睡着了,不过读书人都是心思多,小枫你可不敢学他们。”
“二叔你还不知道我,从小就是实在人,没有那么多心思。”
“二叔晓得,咱老王家都是实在人。”
在茶摊休息了小半天,又在那里草草吃了些东西,等到了下午,雨小了很多,王炅重新披上蓑衣,赶着马车沿着官道继续前进了。
说是官道,只比田间小路好一些,木质的车轱辘上沾满了湿泥,随着车轱辘的前进而甩到空中。
只有几里的路王枫他们走了进两个小时才来到金陵的北门外,也就是中央门。此时金陵城外,即便天下着雨,还是有不少行人车辆往来不绝,如同去年院试的时候,外面也有士子学子模样的人,只是去年是来考秀才的,今年是秀才来考的。
进了金陵城门,因为今年带着两个人,特别是李若云还是女人,自然不能像去年那样随便找间客栈居住,好在刘管家在这里送货的时候,已经为王枫暗地里租下一间小院子,院子离江南贡院不远的地方,有三间正房,东西各两间厢房,厨房马棚都一应具有,本想买下来的,只是主家死活不卖这才作罢。
距离乡试的开始还有一个多月,原本计划在路上待满一个月的,只是种种原因,只待了十几天。
时间同白驹过隙,转眼到了七月下,还有不到半个月,便该秋闱了。
各府的士子纷纷涌入金陵,金陵的客栈旅店,纷纷涨价几倍,却仍然无论远近贵贱,一概爆满。就这样,还有很多考生要借宿在民居内,当然价钱只贵不贱。
这个时候走在大街上,满眼都是戴着方巾,穿着直裰的读书人,要是不会说官话,话里不带着‘之乎者也’,你都不好意思开口说话。一时间满城拽文,酸气熏天,吃饺子都不用沾醋。
这个时候一般都会举行文会,而且规模自然不会小了,这时候会有一些曾经取得极高名次的老前辈,在巡抚或是提学的邀请下,来登台授课。
当然这不是讲什么微言大义的时候,这种文会实际上是那些过来人,向考生传授经验的场所。
从该如何准备赶考,到应试时候的心得经验,都是深受考生欢迎的话题。
关于考试内容的讨论,自然是文会的重中之重。相比较童声试和岁考、科考,乡试的试题量和考试科目都大有拓展,许多第一次参加乡试的考生,往往不能适应其考试强度,身心崩溃,自此神神叨叨,终身再无考中的希望。
所以考生在考前一定要对考试的科目与形式充分了解,并且做好完全的准备。其考试持续九天,共分三场,每场三天。其中八月初九日第一场,十二日第二场,十五日第三场。
第一场考《四书》义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五经》义四道,每道字三百以上,要是答不完,允许各减一道,但是之后也别想有个好的名次。
第二场试论一道,三百字以上,判语五条,诰、表、内、科一道。
第三场试经、史、策五道,三百字以上,未能者,许减二道。
很显然,第一场四书五经,是为了测试考生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