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一个被皇帝耽误的王爷(1/2)
“暴君系统”
到了可以开宝箱的时候,熟悉的味道,陌生的配方。
虽然没有听说过还有送宝箱的业务,但是白要不要。开宝箱,谁**怕谁?
开呗!
开!堂堂男子汉,上街抓过土匪,上山打过野兔开宝箱?有什么好怕的!
“开!”
“走起!”
“宝箱开启!”
“获得穿越之旅一次,行程七天!超能力十次!”
年轻人就是浮躁,动不动就想要开个大宝箱,难得轻松一次,这也不错。
“暴君系统”
宝箱功能:暂时只适用于明朝发生的历史事件。
宝箱内有三个地图剧本提供选择:土木之变、夺门之变、隆庆新政。
急切的想要改革的崇祯皇帝,对于隆庆新政有着及大的兴趣。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的镜子中,我们可以得到弥足珍贵的经验。
“隆庆新政”
历史上对于朱载垕的评价是这样的:
《明穆宗实录》:“上即位,承之以宽厚,躬修玄默,不降阶序而运天下,务在属任大臣,引大体,不烦苛,无为自化,好静自正,故六年之间,海内翕然,称太平天子云。”
隆庆一朝,只有六年。但是,其间人才辈出,徐阶、张居正、高拱,都是人中豪杰。
一个生活在嘉靖和万历夹缝中的皇帝,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故此历史对于朱载垕的评价总是说他是一个不好不。
在朱载垕之前的那个皇帝,是终日沉迷于道教的嘉靖皇帝,在朱载垕之后,是一个在偏激、厌世及对官僚政治的轻蔑中度过的万历皇帝。
明穆宗朱载垕和朱由检一样,曾经也是一个王爷,躺枪成为皇帝。
隆庆新政却发生在明穆宗朱载垕统治时期,于是这段时期就成为了明朝难得的一段和平岁月。
嘉靖十八年二月,嘉靖皇帝册立次子朱载壡为太子、三子为裕王、四子朱载圳为景王。
本来朱载垕可安心当王爷,但命运总是变幻莫测的,他的两位长兄先后早死,使他意外成为了储君,最终即位为皇帝。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嘉靖帝驾崩,裕王朱载垕即位,改元隆庆。
隆庆帝自登基就宣布开了一个宝箱:解除海禁。
这是要不得的。
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能够提出这样的政策是及其不容易的。
改变出现了,从这以后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开始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于是开始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同时明朝也出现了一个全面的开放局面。
从年这段时间,海外流入大明朝的白银总数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也就是是说全世界的钱三分之一到了大明。
所以朱载垕也成为了大明最会赚钱的一个皇帝。
因为大明帝国积累了巨大的财富,所以给以张居正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经济基础,也为日后在内忧外患中挣扎的明朝提供了连续命药丸。
改革开放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寸板不许下海”,是明朝建立之初就制定的遏制中国人对外交往的海禁政策,不得不说这样的海禁是极其严厉的。
到了洪武三年,明政府“罢太仓黄渡市舶司”。
洪武七年,明政府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中国对外贸易遂告断绝。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自此,连与明朝素好的东南亚各国也不能来华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了。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再次发布“禁外藩交通令”。
洪武二十七年,为彻底取缔海外贸易,又一律禁止民间使用及买卖舶来的番香、番货等。
洪武三十年,再次发布命令,禁止中国人下海通番。朱元璋可谓是把海禁发挥到了极致。
到了明成祖永乐年间,由于永乐皇帝靠武力夺了他侄子建文帝的皇位,而建文帝又下落不明。于是,永乐皇帝组织了一支强大的航海队伍,由三宝太监郑和率领,浩浩荡荡七下西洋,向印度洋沿岸各国宣示大明帝国的威严,使之不敢藏匿建文帝。
郑和下西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国航海史上的创举,然而郑和的七下西洋却并未给当时明朝带来多大的经济利益,反而让这种厚往薄来的贡赐体系增加了明朝的经济负担。
越是神秘的,越是想得到。没有最贱,只有更贱,人的好奇心是无敌的,何况海禁也真的算不上是一个明智之举。
于是乎在严厉海禁政策下,民间私人海外贸易被视为非法行经,是违法的,不被允许的,至少在表面上是不被允许的。
许多靠海为生的人被迫走上畸形发展的道路,即被迫转入走私和武装走私,并出现了一些大的海上武装走私集团。
嘉靖年间,最大的武装走私集团头目王直,成为众多走私集团的公认“海贼王”。
“三十六岛之夷,皆听指挥”,王直拥众数十万,先称“靖海王”,后称“徽王”,甚至“南面称孤”。
朝廷对这些武装走私集团进行军事打击,走私集团则团结起来并连结利用日本倭寇进行对抗,从而造成嘉靖四十多年间旷日持久的所谓“倭寇之乱”。
倭寇之乱实际上是严禁民间海外贸易政策的必然结果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