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青海骢(1/2)
李承乾轻吐开声,一声咤喝,弓如满月,箭似流星,向着箭靶射去。
嗯,不中。
李承乾心中有数,早有预料。他重新计算了下方位劲道,再度拉弓,三箭连珠射出。
他头也不回,左右手交换角弓,凭着直觉反身背射,又是三箭射出。
嗖嗖嗖……弓弦由紧绷转为放松,箭矢划破空气,发出刺耳的声音,箭鞭在接连不断的嘭嘭声中震动,六支羽箭停留在箭靶红心处,犹在颤抖。
李承乾调转马头,返回来处,途经箭靶后,他双腿一蹬马镫,翻身右手掣住缰绳,单单用左手摘下马槊,用力掷出。
箭靶应声而倒,顺风激起,满天飞舞的褐黄色尘土,真的勇士从来不回头看结果。
嘶~这厮好准的射技,好俊的马术,好恐怖的臂力,犹其是最后那个寂寞如雪,独自前行的背影,是何等的自信与潇洒!
校场中一片死寂后,随后暴发出惊天的喝彩声,这一刻他们认可了李承乾的实力。
汝之秀,吾等何时能及?
李承乾脸色发红,气喘如牛,他的左手犹在颤抖,他弯腰解下挂在马脖子上的水袋,拔开塞子,仰着脖子,兀自喝了起来。他兴头上来了,于是装了一手好逼,看这样子,结果好像还不错?
李承乾心中有底,这种作秀炫耀的行为,也只能在演武时玩玩,到了战场上自然是招招至简,一刀毙命为妙。
…………
葱绿的草地上羊群在慢悠悠地行走着,游走的牧人驱赶着羊群。自此地再往北就是湛蓝的青海湖,牧民们代代相传的梦幻之湖。
在那似乎与天空相连的无边无尽地延伸着的碧蓝色湖水中,有一抹突出的黑色,那就是神秘的海心山。
在这里是吐谷浑人培育闻名遐迩的千里马“青海骢”的地方,而湖边这些绿茵茵的可爱草地,则是吐谷浑人的黄金牧场。
吐谷浑人相信青海湖里有龙神,“青海骢”是龙种。
前朝隋炀对此信以为真,他曾派兵攻灭吐谷浑,占领了青海湖地区之后,还特地命人将2000匹母马赶入海心山,想得到传说中的千里马,结果无功而返。
而当后来隋朝内乱时,吐谷浑国主慕容伏允趁机带领兵马夺回了青海湖,重新占领了这片黄金牧场。
其实,“青海骢”是吐谷浑人利用自己高超的养马技术培育出来的新马种。他们利用青海湖周围草场优越的自然条件,从遥远的波斯引进优良的马种,与当地马杂交,利用杂交优势,培育出了“青海骢”。
而吐谷浑地处青藏高原,水草丰富,很适宜放养波斯马,于是吐谷浑大量引进,将它们放牧于青海湖一带,并且迅速繁衍的。
“青海骢”风骨俊秀,极为健硕,耐力超常,善踏侧步走,据说能日行千里,常常被吐谷浑王当成最珍贵的礼物送给中原王朝。
而在长安,皇室子弟、豪门贵族、他们常骑着“青海骢”外出游玩打猎或参加马球游戏。
在李承乾的马厩中就有一匹正处于幼年期的“青海骢”,这还是当初贞观四年时,李世民挥师北上灭东突厥,横扫六合,豪气干云,气吞万里如虎之际。
各部前来长安朝拜,归附,参见“天可汗”时,吐谷浑来使特意进贡的。
而在后世的那位“诗圣”杜甫亦写诗称赞过“长安壮儿不敢骑,追风掣电倾城知”。
所以吐谷浑骑兵就是凭借这种优良的“青海骢”,才能够快速出击,在对大唐的侵掠和作战中占据了充分的速度优势,攻击河西走廊屡屡得手。
唐军虽勇猛无畏,面对这种情况往往只能选择击退吐谷浑骑兵,至于深入追击,还是洗洗睡吧。
有心无力,大底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必竟水土不服,不熟地形,战线拉长补给匮乏,即便是大唐打完后也得好好修养生息一阵。
更不用说大唐周围还有着西突厥,高昌,薛延陀,吐蕃等部虎视眈眈,不过一旦大唐决定打了,非灭国必无休!
海心山俗称湖心岛亦被称仙山,或龙驹岛,外表形如螺壳。山顶高出湖面约数10米,山体略呈乳白色。
今日天晴日丽,若是有人在远处凭高远眺,海心山犹如雪浪飘浮在青海湖上,蔚为壮观。
海心山环境幽雅,绿草如菌,轻区薄云,淡水清泉,景色宜人,犹如仙境一般。
慕容伏允身着小袖,小口袴,大头长裙帽。帽上以罗幂遮住脸容,这是用来骑马时防避风沙的。
他携着娇艳的宠妾攀上海心山的顶端,坐在地上,重重地喘着粗气,良久待他恢复过来后,起身远眺着青海湖的全貌,只见那海阔天空,天水相连,鸥翔鱼跃的壮丽景色,让他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景观,抒展胸怀,这里就是他的江山,如诗如画,没人能够夺走!
呆任他身边的宠姬扎着辫发,用金花作为为首饰,颇具鲜卑遗风。
慕容伏允轻咳了一声,忽然身后人马喧嚣,他厌恶地吐了口气,是谁?如此大胆,竟然敢在他赏景时打扰他?
吐谷浑当朝宰相天柱王,急匆匆地手脚并用冲上山顶,满脸惊喜地出声喊道:“可汗,恭喜可汗!我们在这湖心山,发现了一只白色的神兽马鹿!”
什么?
慕容伏允震惊,接着狂喜,兴奋地手舞足蹈地催促道:“快!快带我去!”
天柱王连忙称是,转身低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得色,连忙加快步代引着慕容伏允前去,观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