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 (七)(1/2)
“主公,粮食,粮食只够再吃十天了!” 马成捧着账本,匆匆而入。
“啊?” 正在跟严光、邓禹、冯异、马武等人商讨军机的刘秀楞了楞,瞬间苦笑爬了满脸。
别人都以为他拿下幽州之后,实力暴涨。而只有他自己和身边这些亲信才知道,大伙实际上是跳进了一个巨大的泥坑。
上谷郡守耿况,渔阳郡守彭宠和涿郡守王梁之所以那么容易就被耿弇说服,带着人马和地盘前来归降,恐怕对自己这个大司马的仰慕,只占了小拇指甲大的一部分。更重要原因则是,这三个郡都是有名的地广人稀,且穷得叮当做响。
即便不归降自己,耿况、彭宠和王梁三人,也守不住各自的兵马与地盘。要么被化名刘子舆的王朗吞并,要么被庞萌带着五校军逐个击破。三方比较,跟着自己这个大司马,反而是最佳的选择,至少短时间内不会有身死兵败的风险。
至于庞萌本人盘踞多年的蓟县,更是疲敝不堪。五校军根本就是一群流寇,完全靠抢掠维持生存。被他们抢光家产的百姓无处安身,就只能跟他们同流合污。如此,庞萌根本不需要练兵,以战代练即可。几场恶斗下来,能保住性命的自然就成了“精锐”。而大量的喽啰战死,又会极大缓解五校军的补给压力,让他们迅速达成“去芜存菁”的目标!
刘秀心怀大志,自然不能效仿庞萌这种鼠目寸光的行径。因此打下蓟县之后,就将被俘虏的五校军强行甄别,勒令其中老弱者退役,并且在蓟县周围划分出田地,授予他们耕种。至于五校军中身体强健者,则根据其以前作恶是否主动为界限,将一少部分人斩首示众。余下的全部编入自己的嫡系,令他们戴罪立功。
如此一来,刘秀的嫡系兵马,终于又超过了一万。再加上耿况、彭宠和王梁的部曲,如今他这个大司马可调动力量,就已经达到了三万之巨。无论是对上化名刘子舆和王朗,还是割据真定的刘扬,都有了一拼之力。
只是,人马多了,粮草辎重的压力,就随之而至。将负责后勤的马成,愁得整日都睡不着觉,前后不过短短十几天,头发就白了一大半儿。
“主公,末将以前做的是没本钱的买卖,没粮了就去勒索豪强的田庄,后者绑了富户的子侄为人质,让他们拿钱粮来赎!” 在邳彤眼里天塌下来一样的危险,在赤脚大仙盖延眼里,却根本不值得一提。发现大伙为难,立刻起身向刘秀提议。
“主公,幽州百姓虽然穷苦,但幽州的大户,一个个却都富得流油!” 万脩的眼神立刻一亮,立刻站起来附和盖延的提议。”这帮家伙,平素偷偷向匈奴人出售铁器、茶叶和各项物资,赚得全是黑心钱。主公若是给万某一道将令……”
“君游!” 听万脩越说越不像话,刘秀终于忍无可忍,站起来大声打断,“如此,我等跟五校军,还有什么分别?此事休要再提,蓟县官库中,还有一些绢布和铜钱,可以先拿去买粮应急。等过了五月,第一批麦子就可以收割,粮食短缺的麻烦,届时自然迎刃而解!”
“是!” 万脩脸色微红,带着几分无奈拱手。
自家主公什么都好,唯一的缺点,就是将道义看得太重了。皇帝不差饿兵,没粮草的军队如何能打得了仗?而眼下刘扬和王朗都在拼命扩充实力,孙登得到了某些人的暗中支持,也随时可能死鱼翻身。若是一味地循规蹈矩,好名声倒是落下了,可没有相当的实力为保障,性命和地盘都随时可能丢掉,光落个好名声有何屁用?
正闷闷地想着,忽然又听刘秀说道,“我看涿郡南部有大批荒地,可以直接用来屯田。而渔阳地广人稀,草场肥美,用来养一些战马和牛羊,也可以供应我军所需。四月过后,山间野兽就开始生膘,大伙分批出动,带着弟兄们打猎,一方面可以补充肉食,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借此练兵。”
“主公英明!” 冯异、马武和铫期等人起身拱手,都觉得刘秀的办法才是正途。
“唉——” 万脩见此,只好继续郁闷的叹气。盖延、刘隆两人,也无奈地摇头。
他们三个,追随刘秀的时间仅晚于严光、朱佑和邓奉,按理,在刘秀帐下,说话应该有一些分量才对。然而,事实上却是,他们三个无论如何努力表现,跟其他同僚都有些格格不入。
这倒不是因为刘秀故意对他们另眼相看,而是大伙以往的身份和经历不同,眼界也完全不一样。像严光、邓禹、朱佑和贾复,以前都一起在太学读书,学的是圣人大道,接受的五经博士们的言传身教,举手投足之间,自然会带着一股子挥之不去的书卷之气。战后只要脱下甲胄,放下兵器,就会被当成文质彬彬的书生。
而冯异、铫期、马成、邳彤、耿弇等辈,都做过大新朝的地方官,老于政务,且举止有度。至于马武马子张,还有宗佻、臧宫、陈俊、王霸,则是绿林军出身,彼此之间天然带着一股子亲近。只有他们三个,既没读过书,又没当过官,还不是出于绿林一脉,跟以上哪一伙人,都无法说在一块儿。
“君游也莫觉得没有用武之地!” 敏锐地感觉到万脩等人的心态,刘秀笑了笑,低声吩咐,“我这个大司马奉命镇慰河北,可不是镇慰冀州。黄河以北,太行山两侧,还有许多势力至今仲先没来得及去联络。很多豪杰都跟你一样,出身于铜马军。王朗、刘扬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