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赚翻(3/3)
不太对,联美再弱也是相对于其它公司来说,没有一两亿美金照样买不下来。他们发了几笔财,但距离两亿美金的身家还有一段距离。况且有钱也不能这么用,“九龙仓”也就几亿美金而已,孰轻孰重,大佬心中有数。
剩下七家公司,目前状态最糟糕的是米高梅和哥伦比亚。
这两家在原本位面都在几年后转手过了,然后过几年又被日本人买下。
但让罗峰和萧炎在谈判里感觉最舒服却不是这两家,而是同样很有诚意的华纳。
这家目前在北美市场占有率最大的电影公司,态度比米高梅和哥伦比亚更好,也更积极。
好莱坞七大影业公司,这几十年来没有谁能一家独大,更没有谁能一直牛逼。
“电影”这个东西很难预料,很可能同系列的电影,前一部大卖,下一部就赔得底朝天。
这得靠掌舵者的能力和眼光来决定,所以通常是遇到了一位牛逼的总裁或掌门人,这家公司就会牛逼一段时间;反过来,若是碰上一位不靠谱的总裁,这家公司很快就会被挤到后面。
他们不愿意跟华纳合作,正是因为这种正处于牛逼期的公司,话事人肯定很牛逼。
他们想坑人,面对这种公司很难得逞,而且敌强我弱,这种合作肯定对他们不利。
米高梅和哥伦比亚就不同了,大佬知道这两家目前的掌舵人,要么是能力有限,要么是心思不在公司上面。
米高梅现在的老板是拥有“拉斯维加斯赌王”称号的柯克·克尔科里恩。
这种人没能力是不可能的,但这位赌王更热衷于赌场和宾馆业,鬼知道他买下电影公司是不是为了洗黑钱,反正米高梅落到他的手上后就没牛逼过。
哥伦比亚就完全是被一个智障总裁乱带节奏,再加上整个管理层都是腐败、潜规则、任人唯亲之人占据高位,这家公司基本烂到骨子里了,近些年来丑闻频发,声名狼藉。
大佬曾偷偷观察过七大公司的总裁和管理层,发现只有哥伦比亚公司的总裁是情商高智商低,而且这家公司的管理层都是这个套路。
本来,这倒也没什么,管理层情商高,按道理应该人缘好才是。
但很抱歉,这些人的灵魂瑕疵大多高达四五处。
这就有意思了,一个人情商高,智商低,灵魂瑕疵又多,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哥伦比亚的高层都是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全无大局观,只知道争权夺利,为自己捞好处的王八蛋,而且还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这种公司不声誉扫地就怪了,所以大佬坑得就是这种公司。
最终的谈判结果让两人还算满意,米高梅得到了《魔方》的北美发行权和改编权,为此付出了八百万美元。
但这笔钱两人只能拿到三百万,因为他们用五百万美元买下了米高梅公司100部电影的录像带版权。
很明显,米高梅的代表在联络了总公司后,那边根本就没把“录像带版权”当回事。
米高梅的董事会一听说录像带版权还能赚钱,马上就把他们认为没用的录像带版权卖了出去。
这些人觉得,那些旧电影的电视版权还值点钱,但是这个“录像带版权”一文不值,现在有人要当冤大头,那真是太好了。
别说他们,现在连美国电影协会主席都对“录像带”嗤之以鼻,这种态度是整个美国电影届的主流,七大影业公司都是一样的态度。
所以,哥伦比亚那群脑残管理层,直接就用一千万美金的价格把1975年前的电影录像带版权打包卖给了“中原家庭录像”公司,事后还觉得赚了?
罗峰和萧炎却差点乐疯,他们用一千五百万美元就换回了两家公司加起来近五百部电影的录像带版权。
这不是一般的赚,而是赚翻了好嘛!
这种买卖搁在五年后只能是天方夜谭,但在家庭录像刚刚诞生一年的1977年,这便是现实存在的事情。
大佬知道这种蠢事不光哥伦比亚和米高梅会做,其它公司也一样会犯蠢。
原本位面,20世纪福克斯在《星球大战》大卖后,依然做出了把旗下五十部电影以一百万美元卖出的事情,这似乎更傻逼,大佬下一步肯定是先找到福克斯做成这笔生意,那时他就有了三家公司的录像带版权,幸福来得实在太突然。
这些还不是全部收获,两部电影的发行权,不光北美电影公司抢购,欧洲,包括南美洲各国的发行商一样争相购买。只是欧洲国家有大有小,南美洲穷了一点,所以发行权的价格有高有低。
但全球几十个国家加起来,这两部电影加起来也有七八百万美金的收入。
最后当两人离开戛纳时,除了6座奖杯,近五百部电影的录像带版权,还带着包括白马帮金库在内的共两千五百万美金,这些便是二人戛纳之行的全部收获。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