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臣请立谏议台(1/2)
杨赐败了!
败的毫无征兆!
他可是世家大族之首脑人物!
竟然败给了一个寒门士人出身的地方名士!
对于杨赐的落败,在场众臣工之中,竟然有人面露戚戚然,以为世家大族的苦日子马上就要来了。
楚王若想赢得三年之约,必须编户齐民,世家大族作为大地主的代表,怎么可能不积极配合!
积极配合刘曜编户齐民的结果,自然是大出血!
然而,杨赐虽然败了,但真实的情况是——他故意的!
或者说,他是有预谋的示之以弱,以此讨好刘曜。
两方博弈就是如此,必须有一方先示弱,否则僵持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
在朝议没有开始之前,世家大族的各个代表已经聚在一起商议过了。
他们决定献出隐瞒的人口,帮助刘曜赢得三年之约!
这么做,对他们来说,既能取得刘曜的好感,又能提高在民间的好声望。
未来只要刘曜登上帝位,他们的荣华富贵还会少吗?
答案毫无疑问,是不会少!
看看那些归顺刘曜的地方势力,一个个获得了军功爵位,皆成为了楚王政权的既得利益阶层!
尽管也要像编户民一样缴纳赋税,服徭役兵役。
可他们只要遵纪守法,或者吃相别太难看,只要不搞到民怨载道,他们家族的富贵可是能一直光明正大的传下去的!
虽说只有嫡长子一人才有资格继承爵位与富贵,但家族的财富可不少,其他嫡子或庶子一样可以得到资助,从而自立门户。
世家大族里面有清流之人,弘农杨氏、颍川荀氏便是忠于汉室的代表,他们在民间的口碑都还很不错。
刘曜又那么英明神武,且懂得平衡利益!
否则他们多年以前也不会替刘曜和百姓集团在朝堂之上打掩护,给刘曜提供诸多方便!
本以为世家大族还会再出来一个人反对,但刘曜等了足足数十个呼吸,却也没有听到一丝半点的反对声音。
杨赐落败后,郭禧、陈寔、荀爽、袁逢等数位世家大族的首脑人物都沉住了气,无人发一言,其他人又哪敢吱声?
“启奏大王,臣认为,政通才能人和,人和即民安,民安即天下定!故而,安天下之首要关键,在于政通!谏议台代表民意,可作为朝廷与百姓沟通的桥梁,亦可作为百姓向朝廷反应地方弊政的渠道!大王!为天下万民计,臣请立谏议台!”
郭泰这话说的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极富有感染力。
“臣附议!”班恭、张俞同时发声支援郭泰。
数日前刚到长安的虞辰、程昱也连忙出声道:“臣附议!”
杨赐、郭禧等世家大族之首脑人物也纷纷言道:“臣等无异议!”
眼看大势已成,其他观望的人也纷纷加入了附议的队伍。
于是乎,设立谏议台之事,终于尘埃落定!
“众卿既无异议,此事暂先揭过!”
刘曜对于世家大族的表现还算满意,目光从杨赐等大佬身上掠过时,还含着笑点着头。
郭泰一直站到此时,确定无人出来迎战之后,他才慢悠悠退回了自己的座位。
既然这些大地主皆如此识趣,刘曜做为君主也不能太吝啬,总得给点甜头让他们尝一尝。
“前方提到军、政并重,而分开文、武,为了给更多人施展才能的机会,孤意可允许文臣转职为武将,或者武将转职为文臣,众卿以为如何?”
刘曜此言一出,刚才那些对于文武分开,心有不满但不敢言的人,此时无不欢欣雀跃,皆忍不住高呼:“大王圣明!”
“臣附议,但老臣有一言欲做补充,不知大王可否?”
说话的还是杨赐,他刚才败给郭泰,现在来找回场子了。
“杨卿请但说无妨!”
刘曜也是故意留个尾巴,让人来抓,不然哪能体现他从善如流呢?
他都能猜得到杨赐肯定要提出对转职次数加以限制的建言!
只听杨赐沉声道:“老臣以为,此等文武转职的机会,不可超过两次!”
刘曜心中笑道:“呵呵,果然跟我想的一样,只给两次机会。”脸上却故意露出疑惑的表情,问道:“此为何意啊,杨卿?”
杨赐感受到了刘曜向他请教的态度,顿时来了精神,提高音量道:“第一次转职,乃是体现朝廷之宽容,第二次转职,则是彰显大王之隆恩!”
他其实还想多说几句,但考虑到快接近吃午餐的时间了,最后选择了长话短说。
建章宫前殿之中的所有人,包括刘曜在内,都知道杨赐说的乃是糊弄人的屁话!
既然转职能体现朝廷对臣子的宽容,君主对臣下的恩典,为何还对转职次数加以限制?
说白了,不还是为了维持朝廷的脸面,官场的规矩么!
不然臣子想从军便从军,想从政便从政,那朝廷威严何在,规矩何在?
假设某甲原本是位文臣,负责礼部的户籍整理事务。
忽然有一天,其一亲戚凭军功获得封爵,他便突发奇想,打算转职从军,想通过立军功的方式,也弄个传世的爵位。
说干就干,他先是找到自己的主官,说明了转职的想法。
他无需取得主官同意,只需要向上级主官报备即可。
然后,他便去吏部找专门负责转职事务的机构,办理档案移交等手续,最后新的武职下来,他的愿望便实现了。
然而,由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