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军政分离(1/2)
为何会发生王莽篡汉的事情?
那是因为皇帝软弱无能么?
不是!
还是因为王莽太善于伪装么?
也不是!
难道说王莽没有治理地方的能力么?
依然不是!
归根结底,是人才摆错了位置!
在刘曜看来,把世上的人才概括起来,大概可以分成帅、相或将、士、兵或民四个层次。
每个层次的人才,根据其才干的强弱,又可以分上中下三等。
将相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兵民之间也同样可以互相转化,这个道理想必大多数人都懂。
如果把一个能力为“士”的人,放到“帅”的位置上,会出现什么情况?
会出现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情况!
一只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能够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这不仅说明领导才能很重要,同样也表示不同的人才要放在不同的位置上才能人尽其才。
以王莽的能力,做一个地方郡太守绝对绰绰有余,担任丞相的话应该还能胜任,但他真心不适合做一个皇帝。
他的败亡,就败在他摆错了自己的位置!
如果刘曜可以用一种相对合理的制度,让天下的人才都能认清自己的能力,并判断出自己适合做什么,可以胜任什么职务。
那么,只要能在自己善长且能驾驭的职位上发光发热,过的舒适又快活,谁还会闲得蛋疼,跑去造反、篡位?
要造反,至少要先想办法得到民心支持再说!
当然,刘曜身为一个优秀的穿越者,他不可能不把舆论大权掌握在皇室手中的!
想掌握舆论,控制民心?
不好意思,再等几百年吧!
说完了丞相的权力,接下来便是太尉了。
刘曜看着大殿之中激动的众臣工,缓缓开口道:“至于太尉,所处理军机之机构曰帅阁,其下设左、右帅,左右帅之下再设四位副帅。由七帅共同统摄帅阁,帅阁一日两班,由七帅轮流值守帅阁统御军事堂!”
太尉,按《汉书·百官公卿表》:“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是汉朝的最高武职,不常置。不设置太尉时,则以太尉职归丞相。
现在刘曜打算常置太尉这个职位,显然是为了更好更高效的处理军事。
众臣听着刘曜关于太尉统领的军务机构帅阁的介绍,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刚才的相台。
他们这才意识到,恐怕这套由刘曜慢悠悠说出来的体制框架,乃是刘曜经过深思熟虑,仔细推演之后,才形成的大致构想。
在场众人猜的不错,刘曜早在穿越之初,于洛阳太学读书时便构想了未来的国家体制。
他现场与众人讲述的,不过是庞大的帝国体制系统之中的冰山一角而已!
“所谓军事堂,乃是由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总长史部、总军械部、军情总署、勋爵总署等四部三总署组成的中央军务部门!”
刘曜没有停歇的打算,他紧接着把军事堂四部三总署的相关职能也介绍了一遍。
“所谓四部三总署,即负责战略、改编等事务的总参谋部,负责后勤辎重等事务的总后勤部,负责士兵动员、训练等事务的总长史部,负责将作、船务等事务的总军械部,负责情报、密谍等事务的军情总署,负责军功统计、勋爵核对等事务的勋爵总署。”
众臣工听了他的介绍,无不惊骇连连!
刚才一个政事堂,基本把天下政事全部涵盖了进去!
现在又来一个军事堂,几乎涵盖了天下军机之事!
统领军事堂的是帅阁,而帅阁虽由七帅组成,可首脑人物却只有太尉一人!
以太尉总领帅阁军务,再由帅阁统领军事堂,由此等于让太尉用帅阁掌握了天下的军机!
“丞相权力之大,已经史无前例!现在又设置这样一个太尉出来,大王究竟怎么想的?”
众臣工完全不理解,刘曜分离军、政大权,分别授予了太尉、丞相,他想干什么?
刘曜见众人议论纷纷,急忙补充道:“,虽统摄四部三总署组成的军事堂,但对于军事堂的具体事务,帅阁只有建议权,却无人事、统调兵、指挥之权!”
“总参谋部在和平时期负责军队训练,保持军队战斗力,战时则是最高指挥机构,负责调度、指挥军队。”
在两汉时期,太尉作为最高武职,除了评定全国武官的功绩高下、以为升降的依据外,就是作为皇帝的最高军事顾问。
汉朝军队由各将军、校尉统领,太尉不能直接指挥军队。
例如汉初周勃平定诸吕之乱时,身为太尉,却不能进入上将军吕产所指挥的北军,只得诈称帝命方进入北军营地并取得指挥权。
刘曜不打算破坏这个规矩,而且他未来会把这个规矩写入帝国的法律!
所以,他也不可能傻乎乎把指挥权、统兵权、调兵权、人事权交给帅阁。
他构思的帅阁,其实与清朝设立的军机处非常类似。
“四部三总署虽受帅阁统领,并与帅阁共同组成军事堂,但四部三总署之主官只对孤负责!”
在场众人之中那些一心为汉的人,听了刘曜的补充解释后,都暗暗松了一口气。
换句话说,人事任命、调兵指挥等真正的军权,依然被刘曜抓在手中。
当然,刘曜深知他自己不是全知全能的神人,所以军事体系制度的建立,他打算继续沿用百姓军建立之初的那一套。
由于现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