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的第八点想法:天之处刑者(2/6)
里,这俩是同一个字! 象形来看,就是一道闪电! ‘’大概就长这样,一个反向s,我实在是打不出来了。 总之就是电字,它也确实被当做电的意思来用。 可是为何,要说它也是神字呢,是因为有些甲骨文段落,它确实又被当做神字来用的。 很多甲骨文的额外含义,都是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破译的。 殷商人是个迷信的部族,他们大量地要运用‘神’这个字,所以学者们联系上下文就发现,怎么应该是‘神’字的地方,却都写着‘电’? 由此可知,甲骨文里,电这个字的另一个含义,就是神。 奇怪,殷商人不是崇拜鸟吗?怎么以电为神?由此侧面佐证,在甲骨文之前,一定还有更早的文字! 甲骨文绝对不是汉语的最早形态,它一定还有个更原始的体系。 扯远了,总之,相关的专家们解释,以电为神很正常。 汉语里,经常有一个字,代表多个含义,毕竟我们的文字体系就是这样,象形、延伸,有广义、有狭义、有名词动用之类的。 古人对自然现象无法解释,风雨冰霜都觉得神异,而自然现象之中,最令人震撼的,无疑是‘闪电’! 所以上古之人,发明了‘电’这个字之后,又延伸出‘神’这个意思,表示人类不可理解,令人仰望,充满力量,神异无比等概念。 这是主流解释。嗯,我无法反驳,这大约是最合理的解释了。 我个人也是支持这个解释的。 我国‘神’这个字的意思,其最早就来源于古人对于闪电的不理解,完全说得通啊, 之后的金文,神字就在电字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化。 周朝人给‘电’字,加了个偏旁部首,是个用祭台去祭祀的象形。 左边一个祭坛,右边一道闪电。 这就是金文里的‘神’字,也给后来的篆文,隶文,乃至现代汉字,奠定了基础,之后都是在简化金文的象形结构了,以至于变成了我们现在的神这个字。 嗯,非常合理,但是却和山海经的分类格格不入。 因为按照这种说法,上古夏朝以前古人眼中的神,就是指天神、神仙、超自然,无比神异的意思,跟我们现代一样。 那么联系山海经通篇,就很奇怪了。 比如“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犂。” 这个叫犂的神,它的特色就是人面兽身……好吧,古人看到这东西不能理解,感觉很神异,又觉得他很牛叉,心生敬畏,所以称之为神? 那么为何“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健。”却是兽类呢? 还有“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挥,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都这都是人面兽身,甚至也很神异,为何不是神类?而是‘有兽’?而是兽类? 可能有人要问,也许是那个东西更像人,所以称之为神。 ok。 “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 “有牛黎之国。有人无骨,儋耳之子。” “有人焉三面,是颛顼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 为何这些又都是人类,同样怪异至极,为何分别是人、神、兽?分得这么清楚? 难道是因为力量?神拥有强大的神力? 首先我们排除掉真正的超自然,也就是说,被称为神的东西,是因为古人看起来,觉得他很牛·逼? ok。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注意,结合山海经其他的关于陆吾的描述,我们可知,这个‘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的神,就是昆仑的守门神陆吾。 而根据山海经里其他关于昆仑的描述,我们也知道,昆仑丘的主人,是西王母。 这里西王母的分类……明确写了,‘有人’!‘有人’!‘有人’! 昆仑西王母是人类,而神陆吾,则是守门的。 怎么回事?作者怎么回事?竟然不给西王母分类为神? 这可是西王母!山海经作者之后三千年,无数的后人都把她当成神仙来拜,山海经的作者,你身为老祖宗,怎么跟我们理解不一样?你竟然说她是人? 好吧,我总不能说“你只是山海经的作者,你懂个屁的山海经。” 这太扯了。 还是那句话,一切以山海经为真实,作为基本前提。 那么我们就看得出来,山海经的作者,文字冷静得一匹! 该是人就是人,该是神就是神。 无论形状怪异与否,无论可不可以理解,无论是否强大,都跟分类没有关系。 那么,这里我要提一下,现在流行一种新的说法,那就是巫师。 山海经里所有的神,都是巫师。他们化妆、纹身、头戴羽毛、插着牛角、披着兽皮,神神怪怪,忽悠民众,自称为神。 所以,山海经里才有那么多的‘有神焉’,其实在我们看来都是巫师。 ok,这种解释,也说得过去。 但是很可惜,我不认可。 也许上古的巫师,确实忽悠了当时的民众,但是他绝对忽悠不到山海经的作者! 很简单,山海经里,有‘巫’这个分类! 如果说神就是巫,那为什么还要有巫这个分类呢?这不重复了吗? “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这里明确写状态提示: 山海经的第八点想法:天之处刑者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