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西域汉王城(1/4)
在高昌故城,你体味的荒凉,甚至会超过杜甫的名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里没有花没有鸟,没有一根草木的存在,只有黄沙和断壁残垣,没有一丝生灵。
这是一个死去的国都,尽管它曾在历史上成为汉族在胡地最有影响的政权,尽管它曾在玄奘西行路上起了决定性作用。尽管它现在是联合国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尽管我们也经常说起一个国王的名字:麴文泰。
有人说:西安的导游靠嘴,华山的导游靠腿。但要理解这里,既要靠腿,又要靠嘴。
这么大的面积,这么多的断墙,要整个走下来,是很费体力的一件事。但一到此处,小池就领我们走到一段城垛处,拍了拍它上面的黄土,说到:“应该是这里,东门,这里往东,有条笔直的大路,直通焉蓍,玄奘应该是从这里入城的。”
“城东这么多入口,你怎么能够肯定是从这里进来的呢?”思远问到。
“国王带着后妃大臣、文武百官,连夜迎接传奇的高僧,只能在最大的城门,遥望玄奘东来的方向。”小池的语言中充满了神往。
“啊?要不要这么隆重?玄奘出名了?国王如此重视?”高妍的问题很直接。
“一个特殊的经历,让玄奘在西域名声大振。这位国王特别派出使臣迎请,自己还亲自连夜在都城门口迎接,还有特殊的原因”小池回答到。
“啥经历,可以如此圈粉?”高妍的兴趣来了。我明白了小池的这一套,欲擒故纵、欲言尤止,勾引听众的兴趣,一路上,我熟悉了,但对高妍,始终管用。
“他穿过了莫贺延碛,独自一人,这可是了不得的经历,几乎可以用奇迹来形容。”小池说到:“玄奘九死一生,逃离大唐的关隘,终于来到西域,但摆在他面前的巨大难题也改变了,原来是唐王朝的追捕,现在是自然界的沙漠。从敦煌到哈密之间是一片荒漠,我们在车上也有所见识,但当时最大的困难在于,这中间必须穿越一片沙漠,莫贺延碛,别说一个人,就是一个商队,在物资充足的情况下,也经常有去无回,此时玄奘只有一匹马、一个人。他坚毅前行,因为,从他立誓西行求法以来,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这可比唐僧难多了”张思远说到:“毕竟他们有四个人,还沿途有地方化些斋饭。”
“沿路的白骨吓不了他,但真实的困难接踵而来,他先是遇上了沙尘暴,迷路了,然后又不慎打翻了水袋,失去了维持生存的最重要东西。干渴和饥饿来临,他越来越茫然,机械的没目标地进行,终于走不动了,你们知道他渴了多少天吗?”小池问到。
大家都在摇头。“我看到医书上说,一个人完全缺水的情况下,可以活三天”张思远说到。
“他渴了五天四夜,滴水未进,没死也濒临绝境了。强大的意志开始崩溃,作为一名和尚,他只有瘫坐沙地盘腿念经,以待一死。但心情却难以平静,他在祷告观音菩萨:您如果把取经求法的使命交给我,就不该让我此时死去;您如果没有交给我这个使命,当初我就不应该来。幻觉出现了:观世音菩萨仿佛出现在空中,向他微笑。”
“怕是差不多了吧”思远感叹到:“临终幻觉,表示他的意识已经不清醒了。”
“此时,奇迹发生了,那匹老马突然奔腾起来,一声长啸,向一个方向跑去。玄奘凭着求生意志和一丝对观音菩萨的信仰,也追向前方。沙丘那边,一个清泉出现了,甚至它的周围还长着一些小草和芦苇,这股在茫茫沙漠中的清泉,仿佛观音菩萨的甘露,让他和马匹畅饮,他装满了水袋,甚至还洗了个澡,难道这不是奇迹吗?”
“是不是真的哟?”妍子怀疑到。
“玄奘亲口所说,辩机亲笔所记,皇帝亲自御览,《大唐西域记》中白纸黑字,他骗过后人吗?”
我得证实:“那本书上的记载,至今考古印证,没有不实之言。”
“独自一人穿越莫贺延碛,这本身就是个奇迹,震动西域,所以也被高昌国王所知。当然,高昌国王全力迎接,还有另外的原因。”小池指着这一片辽阔的故城遗址说到:“这里曾经是一个王国,由汉人统治,曾对中原称臣,它虽然毁灭于元代的一场战争,但在1300多年前,这里曾是水草丰茂、钱粮充足的西域乐土,统治这里的,是祖籍兰州的麴姓王朝,这里完全按照汉族内地的机构设置,使用文字也是汉字,主要人民也是汉民。”
“为什么呢?”思远问到:“它离中原已经很远了啊?”
“西汉时代车师将军行军至此,兵粮不足,部分战士留下此地屯垦,形成了这个国家。”小池解释:“国家虽然很小,但从文化、政权和意识形态、生产方式等,都与中原地区一脉相承,当时,他们的国王叫麴文泰。”
我知道,早在汉代,张骞通西域后,汉朝就没有停止过对西域的经营,尤其是在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后,中原王朝的武力、政权和文化影响就深入到西域了,建立了许多都护府,留下了许多守卫和屯垦的汉人。高昌国,就是这段历史留下的见证。
“这位国王到过长安,对中原王朝称臣”她想了想,继续说到“更重要的是,他亲眼见证过中原王朝的繁华和强盛,对汉文化是由衷的佩服,也许还有一个因素:他以及他的子民都有对中原地区的思乡情节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