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79文学网(79ks.cc)

首页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 第八十二章 寻章莫摘句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9ks.cc/105687/

第八十二章 寻章莫摘句(2/4)

他算命用的《一掌经》反而流行了起来,你听说过吗?”

她问起来,我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我不仅听说过,还看过,初步研习过,这本经本来预测的目的不是算人生未来的,而是当时唐代宗教政策刑不上出家人,有许多有案底或者别有用心的人用出家来逃避法律,一行僧人为了区分来人的历史,发明了《一掌经》,是为了保护佛教的纯洁性的,虽然后来也没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发生了武宗灭佛事件,但一行僧人的初衷却是良好的。在我研习中,与实践结合看,它的预测水平是比较高的,而且具有数字和概率分析的特点,是科学家分析事物的方式。”

“好经都让后人念歪了!”她激动得站了起来:“我常常想,这是为什么呢?后来得出两个答案,不知道对不对。第一,统治阶级统一思想的需要。中国有近两千年农业社会的超稳定生产结构,乡村自治和生产自给的模式,本能上厌恶变化和探索。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政府就把学术探索限制在一个很狭窄的范围,并且用科举这种极具诱惑力的形式,强化了这个限制。你看,在试卷上说些大而无当的正确的废话,结局就远比写《梦溪笔谈》、《徐霞客游记》、《本草纲目》等人强得多,宁做范进、不做沈括。读死书、死读书,成为一代风尚。即使有退休文人,也在故纸堆里寻章摘句、随意堆衍,成为显学,败坏了学术求实之传统,更带坏了中华文明源头之文风。虽然有文人偶作反抗,如韩愈的古文运动、如桐城派的新文风,但都只在文学上有点影响,对意识形态和思维习惯难以构成挑战了。第二,也是由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比较发达,构成了一套自给自足的保守文化,自己养活自己的能力够了,就缺乏向外探索的动力。加上对故土依赖性的增强培育了安土重迁的文化,这种文化又产生了知足常乐的人生观和怡然自得的审美情趣,政治结构也就形成了封闭的特色,所以求稳定成为心理共识,探索者们的努力不被社会鼓励,所以科学就发展不起来了。”

这时一个新的问题在我头脑中产生了,问到:“按你说,文风越来越坏,但先秦之前总体较好。我知道,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在先秦,它们留下的经典如易经、黄帝内经,包括孔、墨、荀、老、庄,等等,说明,看古人要追溯到先秦,从基本经典看起,估计就不会有大方向的错误吧?”

“理论出发点如果全错了,就没有后来灿烂的文明。”她也不得不承认,古人也有智慧的光辉。“但是”她话锋一转:“古人有些理论起点也是有很大错误的。”

“理论起点?你是说一些最基础的理论判断?”我不解的问,这可是个大问题,如果有些起点错了,那么,后来依据这个起点推出的一切理论都应该是错的。

“对,比如有个影响久远的理论起点就是错的。”

“哪个?说来听听?”

“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你不会迷信古人吧?如果你一味迷信古人,那我就不说了,反正,装睡的人叫不醒。”她盯着我说,有点咄咄逼人。

没等我有任何反驳,她就继续说到:“比如:天圆地方。”

“你一说,我想起来了,这个理论确实太荒诞了。但在它产生时,确实有直观的成分。天圆是观察的效果,不用说了,地方,是土地耕作时产生的习惯思维,那时的井田制,确实给人以地方的假象”我笑到。

“不是没有思想家注意到这点。比如,有人驳斥到,如果天是圆的地是方的,那么,天就无法把地完全覆盖住,就是家庭主妇也可以试验,一个圆形的锅盖是无法真正盖严一个方形的菜板的。但是,他的驳斥没起到效果,是为什么呢?是人们害怕古人吗?是因为人们宁愿相信古人一切都对做思想的懒汉吗?是因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体验或疑问吗?”

她的连续发问,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说到:“体验应该是有的,只是没有问出来。因为这很直观嘛。”

“如果老百姓有体验不反问是他们没有这个职责或者能力,那么,知识分子有体验为什么不反问呢?为什么没有思考出地也是圆的的结论呢?是他们忽视了吗?还是现实中没有纠错的必要?”

“我不知道是不敢还是没有必要,这个需要证据。”我有点理屈词穷了。

“应该是没这个必要,所以缺乏动机。他们的聪明和大胆是有名的,但不置疑,是不重视这个结论。”

“你的证据呢?凭什么这么说?”我得在反问她中寻找些许自信。

“我给你念几句诗你听听看:其一: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你知道不?”

“知道,王维写的长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知道,李白写的长江。”

“他们聪明不聪明?大胆不大胆?”她句句紧逼,我只能点头。

“杜甫是个实在人吧?他写的长江也有这样的句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我问到:“你在说他们对长江的描写,这些都说明了什么呢?”

她解释到:“当江水流过地平线之时,仿佛与天相接,他如果仔细思考一个问题:江水流到哪里去了呢?如果地是平的,我为什么就看不见了呢?”

“也许是他们认为自己站得不够高,看不远的原因可以解释这个疑问?”我的回答明显缺乏自信。

“杜甫在望

状态提示: 第八十二章 寻章莫摘句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