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拯救向师兄(3/4)
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正确看待他人,其实是比较容易的。正确看待自己,却非常困难。因为感情因素和我执,让你无法做到旁观者清。如果是你,是谁在旁观自己呢?难道,人有第三只眼睛?
所以,智,是聪明人的事,只要留心,总能够办得到。但明,这个层次就高多了,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了。我不太懂佛法,但看过一些书,知道一些原理。我知道,不欺骗自己的人,是最有佛缘的人。
“那在你看来,你参加这个组织,最大的享受或者收获,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
“应该算是心理上的吧。毕竟,我们从小就是生活在集体中的,小时候是父亲的单位宿舍,后来自己也有了单位。退休后一个人,在街上都不知道自己该干啥,我们这一代人,像你这样独自一人出来游荡,是不可想象的。”
“你的意思,是找个集体,有一种心理上的需要?是不是觉得身边人多,反而有一种安全感和舒适感呢?”
“应该是这样,人多有人说话,做事时,不需要自己动脑筋,反正随大流,这比在家,烦柴米油盐要好多了,何况,家里还有一个唠叨的老婆子。”
这是他们那一代典型的心理习惯,人离不开集体。因为按他们当时的情况,一个没有单位的人,是最为悲惨的。当个体生存能力低的时候,你就必须在集体中抱团取暖。并且,在这种取暖过程中,渐渐去除了自己的个性,当一个集体的螺丝钉,虽然不精彩,但至少安全。
而今天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意义,就在于增强了个体生存的能力,年轻的一代,有这样的机会,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当你保持个性,不愿望随大流时,社会也能够容忍。
遇到向师兄这样自知的人,你都不忍心绕弯子,我相信,他是能够面对自己的人。一个人有气质面对自己,就有气质面对所有人。
在大路上走了半天,离小镇也不太远了,我必须提出最关键问题了。“向师兄,我问你一个问题,你想回答就答,不想回答,就算了。”
他突然停下脚步,正面看着我,他知道,我这问题的严肃性。“你问吧,小庄,我是个什么人,你估计有数。”
这话等于交了底,他会据实回答的。
“张师兄交给你的任务,是不是除了给我带路,最主要的,是让你打听我的和具体情况?并且要求,越细越好?”
我已经看得到那个镇子的街道了,但此时我更为注意的是,向师兄的表情。他明显吃惊地看着我,愣了半天。
“你怎么知道?”
“她是不是还要让你探听,我究竟有多少钱的人?我究竟想求菩萨保佑什么?我有什么难处?”
他只是在点头,说不出话来。
“你怎么想,这事?”
向师兄好半天没挪一步,反应过来时,才说到:“都被你说中了,你是怎么猜到的?”
“你先不管我是怎么猜到的,你把张师兄跟你说的,能给我说一遍吗?”
他想了想,说到:“我是个老实人,也笨,小庄,我不愿意骗你,张师兄就是这样给我安排任务的。我不知道什么原因,她叫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毕竟,她是领导,听她的就行了,要不然,我怎么在这个集体混?她怕我记不住,后来又跟我强调,我要了解的内容。”
“她是怎么强调的?”
“要我打听,你差什么,有什么,有多少,求什么。就像你说的,越细越好。她还说,从昨天来看,我跟你有缘分,谈得来,只要我多说自己的事,你就会说出你自己的事。但是,我昨天跟你说的自己的事,没假话,你得相信我。”
果然是个实在人,现在,这种人不多了。
“向师兄,我没看错,你是一个真正的好人。你觉得,她要这些情况,有什么用吗?”
“不知道。”
“好吧,我告诉你,这是一个生意庙子,把信众当成生意对象,让我们花钱买迷信,你懂了吗?”
他摇摇头,不知道,他是不相信我的结论,还是表示不太懂的意思。
我继续解释到:“昨天晚上,我跟另一个人一起,跑到方丈窗外偷听,其实就已经有警觉了,今天跟你一起出来,核对了一下,就确实证明了,这是一个做生意的庙子,所以,才借故出来的,拉上你,是不忍心你这样好的人,也受骗。”
“怎么回事?”他的语气急切起来。
我就把昨天晚上,我与小黄的经历,完整地给他叙述了一遍,我的怀疑,以及今天的测试,都说了。
他没插一句话,只是听。当我说完了的时候,他说到:“你就这么走了,你的包还有庙子里,那不吃亏了?”
他是个善良的人,居然此时还考虑我的包。我说到:“放心,在借故让你找我钱包的时候,我已经让小黄把我的包悄悄背下来了。他就是前面镇上等我们,但是你的包,却没办法拿了。”
“不用拿,除了书和毛巾,也没啥东西。冬天,我衣服都没多带。”
“但是”他终于挪开步子,一边走一边问我到:“你说的是有钱人,我这种没钱的人,也骗不了几个,为什么要我们上山呢?”
“你们的作用大了,比如打仗,再厉害的将军都需要士兵,再好看的红花也需要绿叶。你们这么多的人,显示出庙子的香火,让别人更为相信。况且,你们中的人,很多本身就喜欢迷信,他们会把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