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79文学网(79ks.cc)

首页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 第一百六十四章 鬼怪特别多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9ks.cc/105687/

第一百六十四章 鬼怪特别多(2/4)

杨公忌日,也上了每月忌日,这一天是端午节啊。本来的传统节日,应该是大喜大利的,怎么还不吉利呢?况且,从易经上讲,五这个数字本来就是好的数字,比如九五至尊,比如五行。也许,五月初五,是传说中屈原投江的日子,大家为了纪念他,出于朴素的感情,认为这天不吉利吧。

但是,这里面记载的,不仅仅是巫术秘法之类,对梦的解释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除了《周公解梦》外,还记录了大量历史传说,并对这些传说进行了解释。这些传说有的是在真实的历史中有记载的,有的则不是。这些梦对中国民俗文化有很深的影响,有的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不妨摘录如下:

梦赐良弼。商朝伟大帝王武丁,父亲丧三年,守孝时不说一句话。有一天梦见上帝赐给他一匹骏马,醒来后,画出图形命人到处寻找,结果找到一个筑土砌墙的人,立他为相,取得天下。所以说,这个良弼,就是良相的意思。

梦飞熊兆。姜太公直钩钓鱼于渭水之滨,依据《封神演义》记载,他当时钓鱼时还唱着一首歌谣:坐守蟠溪钓线长,这个机关哪得知。只钓当朝君与相,何尝意在水中鱼。当然,这是传说。周文王梦见飞熊之兆,太史古说:主得王者师。后来文王寻访到姜太公,在他的辅佐下,经文王武王两代,打败商纣,取得天下。

梦赐兰花兆。郑文公有妾,梦见天使赐兰花、有异香,香气入腹,于是怀孕,生杨公名兰,享国四十余年,郑国大治也。

梦争赤阳兆。秦始皇于御花园喝酒,忽然困倦睡觉,梦风一小儿从东方而来,青衣面如黑铁,向前把太阳抱住。这个时候,又从西方来一个红衣小儿,对青衣儿说:“且住!尔不可夺吾太阳,我奉上帝令,吾掌管乾坤。”青衣儿不肯,连摔红衣儿七十二跤,结果红衣儿跳起来一拳就打死了青衣儿。红衣儿说:“他虽然英雄,怎么有我的富贵。”太阳便走。秦始皇问“你姓甚名谁?”红衣儿说:“吾赤帝之子也”。所谓赤帝,就是刘邦的外号。

梦拨羊角兆。沛公当亭长时,梦见自己追一只羊,追上后,他把羊角和羊尾都拨掉了。当时有人解释说,羊字去角去尾,不就是王吗?

梦得禾失禾兆。后汉蔡氏在梦中,取得禾穗,后来又丢失了。当时有个叫郭乔卿的人说,禾失为秩,必得禄秩。后来,果然被封为司马。

这样的故事很多,一一记录耗时费力。只记录名字大概内容而已:梦武曲星,韩信,后来成大将军。梦木破天,王敦,想造反,梦中表示:木破天是未字,不可造反。梦蛆附尸,唐高祖李渊,群蛆共食亿兆起附也,造反成功。梦鹦鹉折翼,武则天,鹦鹉,武则天也,两翼者,武之子也,预示武则天将传位于子。

诸如此类,可以看出,这里解梦的方法,有拆字的,有比喻的,有直接表示的,也有暗喻结果的。等等,如何解梦,并求出今后事情的答案,这个,没有统一方式,就当听故事而已。

吾道穷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久矣。梦真有那么神奇吗?我有一个方框形的黑暗隧道的梦,反复出现,这又预示着什么呢?

郭大师对此作何解释呢?

但是,对于我的思想来说,我不敢轻易对不明白的事情、对没有经过验证的事情随便相信的。中国古代许多文章,推理时仿佛振振有辞,但细想起来根本不讲逻辑,这是最恶劣的地方,容易误导人。

比如有一个相声说,天有五行,人有五官,地有五方,人有五脏。就是承认天人合一的基本原则,但对应就是这么简单吗?

我想起自己读的《古文观止》,里面有个千古名篇《谏太宗十思疏》,名臣魏征写的,开篇写到:“臣闻求木这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汮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木长必固根本,国安必积德义,这作为一个比喻,可以。但根本推导不出来啊,毫无逻辑可言。中国古代尽是这种文章,用比喻作推导,搞出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来。

从教育学来说,下定义不如打比方,但是光打比方是说明不了问题的实质的,必须要学会下定义,才能格物非致知。

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是文学作品,但把它当成严肃的社会科学论文,就不对了。

严肃的科学论文,在古代,应该读经。严肃的社会政治课题,在古代,应该读史。这才是正经读书人该做的事情。

我还记起了宁老将军在写字时,鲍老板的恭维。龙虎之气,不是画画,体现在书法的韵味之中。如果你真要形象地表现大气的流动运行,画画和拍照就可以了。

中国古代文化中,缺少对事物、对文字的精确定位,这是早年的艺术性学风带坏的。有人说,汉字是独立的字体,汉语是独立的多重含义的字的组合,理解起来有相似性特征,没有逻辑性特征。这种理论实在浅薄,企图从文字本身来证明中国人没有语言逻辑。但是,我们看看二千多年前的公孙子,也就是公孙龙,看看他的《白马非马论》、看看他的《坚白论》,我们就知道,汉字的逻辑特征已经被古代大师理解得非常清楚了,后人为什么不学呢?

这是文字本身的逻辑特征。文字与事实也有精确的对应关系,其伟大的典范就是《春秋》。孔子说:要是有人认真读了《春秋》,就大概明白我的心

状态提示: 第一百六十四章 鬼怪特别多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