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鲨船(7/8)
跟麻差不多,只是藤蔓更有光泽,而且很轻,轻得几乎感觉不到重量。拉丝的活儿也都是那些老婆婆来做的,从这些老婆婆手里出来的丝也都不一样,有的细一些,有的粗一些。不过,倒也无妨,想织粗布的时候就用稍粗一些的丝,而织细布的时候就用稍细一些的。
丝线的打结方法也是我们挂川地区特有的,叫做“葛布结”,跟一般的在织机上的打结法是不同的。
上机织丝
打好了结的丝线,绕在一块木头上,呈“8 ”字型,绕满了木块就是一缕线。
织的时候要把线弄湿,线头穿过梭子就可以开始织了。织的过程中要让线头的结全部朝下。梭子也是我们挂川独有的。一般织的时候要将线缠在织机的卷筒上,而我们那里不绕卷筒,只是让线穿过就可以了,然后再穿过梭子旁的小孔,就可以往下织了。
丝线浸湿以后轻轻地拧一下就上机,而且最好是一气呵成,否则,丝线一干就又变硬了。这样一个线团能织40公分长、30公分宽的一段。
这种梭子在我们挂川地区叫“抒”。有些用来织葛布的织机下边都带有一组滑轨,从前,织屏风用的料子,布面都是很宽的,所以,是利用滑轨来穿梭子的。现在不用织那么宽的布了,这种带滑轨的织布机也就少多了。
丝线用的是麻或混纺丝线,像和服的带子织出来就很结实,过去用的比较多的是木棉、麻、绢等。经纬线都用藤蔓纤维来织的也有,只不过织出来的布不很细腻。
“葛布”在织法上与其他材料不同的是,它的丝线不需要捻。因为,它那同绢一样的光泽一经捻就会被捻没的。用“葛布”做的隔扇面光光闪闪,甚至能使整个房间都能因为有了它而变得更明亮。
“挂川城楼”又重新整修了,那里边有个“天守阁”,其中装饰着我和我母亲合作制作的一幅隔扇。因为幅面很宽,所以需要两人并排在一起织才行。一方飞梭这方就要接住,如果情不投意不合是干不好这个的。
我拿来的这架织机是我们挂川的五年级学生在学校里用的,所以比较矮,但是,织的功能一点儿都不差。这是我为了借给学校而特地订做的。
近来,“葛布”也有染颜色的了。和服的带子呀钱包什么的,都能用化学染料上色,也用从自然中提炼的染料,“葛布”上色很快,而且,染了色也还不失光泽。
现在我们织的东西中壁挂最多。价格也越来越便宜,像钱包才卖1500日元(约合人民币100 元),不过还是稍有赚头儿的。
织坐垫的套所用的丝线是麻或化纤混纺,非常结实,可以用一两代人呢,清洗也没有问题。因为本来就是在湿的状态下织的,所以耐水性也是很强的,而且,这种材料还不容易脏。除了这些东西以外,我们还做草编鞋和帽子。帽子只在夏天的时候做,做出来以后很快就卖光,订货多得不得了。这种帽子很轻很轻,而且把他们团成一团放进口袋里,等再拿出来立刻就能恢复原样。
持续到下下代的接班人
我的儿子作为第五代的继承人现在也在织“葛布”,另外,两个孙子,老大似乎对这个没什么兴趣,倒是老二表示要继承这个,我也打算开发开发他的能力,所以,有幸的是我那里倒没出现断后的问题。
其实如果做得好,这手艺倒也是个能赚钱的行当。只是不能太贪,yù_wàng一大就容易失败。靠一点点的累积能保证吃饱饭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因此,我们家的东西标价都比较低,为了让更多的人能购买,比如:和服的腰带是八万五千日元(约合人民币5700元,通常和服的腰带都在20到30万日元左右),很便宜吧。
不久前在山形县举办的“古代纺织工艺展卖会‘上,我们的东西卖价最低,便宜得连我们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其他作坊卖的价都很高,我当时就想,卖那么高的价会有人买吗?
最近我们正在京都的高岛屋百货店举办“日本传统展”,今天我就是从京都赶来的,在那儿,我也表演给前来参观的客人们看了。
以前,抽丝的活儿都是七老八十的老婆婆们干的,现在60岁上下的“年轻”婆婆也开始多起来了。
这种传统的产业就是这样,不太有年纪轻的人愿意干,在我们那儿,像于接线头儿活儿的还有九十几岁的老婆婆呢。她们多是已经不能再继续下地干农活儿了,但是又不愿白白呆着,就找些像这样接线头儿的活儿来做。有时还会找上门来要求呢。
应该感谢二宫金次郎先生(江户时期的农业经济学家),正是他的教诲影响了我们整个挂川地区,让那里的人们觉得劳动不是件痛苦的事。
今后我们还是坚持不卖高价,为此,我们也在做各种研究。
机器跟手工到底有什么区别?机器毕竟不能完成粗丝细丝搭配的工艺,并且,上机织的时候,如果没有统一的强度会很容易断,尤其在穿梭的时候。而手工在这点上就不同,手能使丝线缓慢地穿过。
今后我们还想用细丝线试着做夏天穿的西装。可是,打了线结的地方总是会麻麻扎扎的,我们也在考虑是否在机器上解决这个接线头儿的问题,总之有待研究的问题还很多。
我去冲绳采访的时候正赶上“冲绳感恩节”(每年5 月在冲绳当地,渔民们为感谢海神而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梅雨也刚刚结束。镇
第7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