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百工匠心》

79文学网(79ks.cc)

首页 >> 百工匠心 () >> 第304章 天目变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9ks.cc/103752/

第304章 天目变(7/8)

性非常好,它可以不太费力地仿制金属器造型,所以早期很多影青跟金属器一样。比如执壶,一看就不是瓷器的造型,就是金属器的造型。如果我们的颜色变成铜那样子立刻就变成一把铜壶。它就是仿金属器,它优良的瓷土使它有条件做成这个样子。有的瓷土是不行的,你比如说磁州窑的瓷土都非常厚,都非常粗糙,你做成那个样子,它就做不成。就简单地说,丝绸是可以做一个衬衣的,你拿呢子做一个衬衣,它就做不成了,对不对?就算做成了你也穿不上,穿上也扎得慌。

第一个是酒壶。我们都知道当时宋代的酒都是酿造酒。酿造酒就是我们现在家里有时候自己都还可以做的米酒、黄酒,这都属于酿造酒。那么我们喝的白酒,烈性酒叫蒸馏酒。蒸馏酒是元代以后才有的,到明代才比较多。我们后来就是小说中当然也在描写,比如说《水浒》中描写,武松连喝18碗,那就是米酒。你搁今天的白酒,甭18碗,一碗就翻了。对吧?就打不成虎了,就变成虎食了。这种壶呢,就是我们现在叫“执壶“。有一个把,“执着“嘛,叫做“执壶“。

它在宋代也叫“注子“,注子就是用来做茶道的,就是饮茶用的。那么它是点茶,因为宋代的饮茶习惯跟唐代不一样它是点茶,它就要求壶嘴做得比较细,要求出水有速度。

影青瓷里当时大量的东西,我们今天看,可能都是艺术品,可在历史上它就是一个实用品。比如,这个梅瓶,涡纹的,就是一个一个涡的,像漩涡一样的涡纹梅瓶,就是典型的酒瓶子。这尺寸都比较大,所以你也可以看出来,当时装的一定是酿造酒。蒸馏酒这里头,我估计这里能装五到十斤。咱们今天白酒有五到十斤的包装吗?都没有这种包装。

我的影青涡纹梅瓶是在香港买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去香港的时候看到这种东西就很激动,看到这种东西这么漂亮,过去只有在博物馆、在书上看到的东西居然今天可以买了,而且还不是很贵。因为景德镇的影青瓷出土的数量地非常大的--就是南宋的东西出土的量是非常大的。临安当时史书上有记载,杭州城里,就是作为南宋的都城里,有专门卖青白瓷的店铺。

南方除景德镇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青瓷窑,龙泉窑。讲哥窑的时候讲过,哥哥叫章生一,弟弟叫章生二,弟弟烧的窑就是龙泉窑,也叫“弟窑“。但是这个名称实际上是不用的,只是书上有记载,我们很少有人在生活中说我买了一个“弟窑“。我没有听一个人这么说过,就是我买了一个龙泉--龙泉窑。龙泉窑就是颜色是非常青翠的,它是南方最重要的青瓷。

我们叫“龙泉青瓷“,但是西方人怎么叫呢?有一个特定的名字,叫做“塞拉同“,它是从法语过来的,法语就叫celadon。

十六世纪晚期,龙泉青瓷第一次运到欧洲的时候,欧洲人都没见过这么漂亮的瓷器,所有人都惊呼,说怎么这么漂亮。当时有记载有什么呢?贵族使用这样的青瓷招待客人,办酒会完了得找专人看着盘子,要不然客人就把盘子揣走了,带着油都没有关系,揣在身上就揣跑了。所以,就可见当时商品的这个重要性。那么当时法国上流社会在演一出戏,这出戏叫《牧羊女》,他那个男主人公穿着一个青布长衫,这个男主人公就叫“塞拉同“。他们说不出来这个颜色,所以他只好说,那个瓷器太漂亮,漂亮得就跟塞拉同穿的衣服的颜色一样。说起来很罗嗦,所以就简化成“塞拉同“。到现在全世界公认的中国龙泉青瓷都有叫celadon,翻译过来就是“塞拉同“。记住了这个词,听起来很怪。中国名字为什么叫个洋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龙泉的青瓷后来就成了中国青瓷的一个代表。十六世纪、十七世纪大量地贸易、走私到欧洲。欧洲的贵族都以拥有这样龙泉的青瓷为荣。

龙泉青瓷最好的时期不是北宋,反而是南宋。南宋的颜色非常均匀,釉面也就不开片了,非常润泽。我们比较一下可以看出来,北宋的这个胎厚,釉薄,开片;南宋的时候,胎薄,釉厚,不开片,就是它进步的一个过程。北宋的颜色它是豆绿的,南宋就开始出现粉青、梅子青,变成一种青绿色,非常地漂亮。

四川遂宁发现的那一批瓷器,当时是1005件。一个坑里,当时有人推测是因为战乱,就把这个瓷器一股脑地埋了一坑里,拿土一盖。偶然的一个情况下,发现了,一发现一数1005件,里头有多少龙泉呢?有件是龙泉青瓷,是在四川。四川离浙江也很远,过去都是大山区,山区对山区非常难运输的。那里的那个龙泉青瓷几乎个个都是国宝,非常漂亮,都是南宋时期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那时候二十几岁,我去过龙泉。从书上知道,有龙泉这么个地方,生产这么漂亮的青瓷,我一定要去看看。那个时候,我们也不兴什么收藏陶瓷,问谁谁也不清楚,我就自己奔了龙泉了。

我印象很深,当时从杭州出发的话要走12小时。今天大概我问了一下,今天大概两三个小时,高速公路就到了吧,很近了。那时候要走12个小时,中间因为一天走不到,我忘了是在哪个县里,在一个农家的小招待所里睡了一夜。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候住一宿是一块三毛钱。我当时还有很大的照相机。当时我为了照相机的安全,我跟老太太说,我说我能不能把这

状态提示: 第304章 天目变
第7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