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闲情逸趣(2/5)
说了,这个宝座,是皇帝的专有座椅,但皇帝只是作为他行政上面,比如他登基,政务他坐这样的宝座,他平时坐什么呢?他平时坐的椅子,跟我们的,我们百姓坐的椅子,区别并不是很大,都是一样的。我们先对我们自己的椅子,应该有一个了解,先了解这个词汇,“椅”这个词的本意是倚靠,我们现在写的这个“椅”字,过去就是一个树种,有人认为就是楸木,椅树就是一个树,树名。我们就知道了,凡是带有靠背的,扶手的,可以倚靠的,这种才能,称之为椅,没有这个靠背的坐具,就不能称之为椅,这个椅的本意,就是这么来的。那我们民间有一种简单的说法,太师椅,我们对中国传统的,古典的椅子,一般百姓就说,谁家有一对太师椅,怎么它叫太师椅呢?我们先说它的初始状态,是这个样子,是个圈椅,这个椅子呢,看着用料不多,很简单,这就是太师椅的初始状态,它是一个俗称是圈椅的这样一个椅子。
史书上记载,宋朝的宰相秦桧,他当时有个职务叫太师,太师是个虚职,品级很高,但是是个虚职,有点像个什么今天名誉理事,有点像个这样的虚职,不是一个很有实权,但是听着很好听。秦桧有一次坐在这个太师椅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圈椅上面,累了,向后仰着,向后一仰,头巾就掉了。当时有一个官叫吴渊,这个人有点眼力劲,喜欢拍马屁,你想想秦桧当时都是宰相,然后把就要这把头巾给他捡起来以后,马上就找人,就设计了一个荷叶的托,就是他在椅背的后面做了一个荷叶状托,扣在这儿,你头往后仰的时候,可以躺在托上休息。
吴渊当时下令一下子就做四十个,这个史书是有记载的,这个椅子的样子,就叫太师样,所以太师椅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这段故事谁记载的?不是后人记载的,是当时的人,所以它的出处都比较准确。这个人叫张瑞义,他在《贵耳集》里有这一段故事的准确的一个记载。所以太师椅从宋代开始,就叫太师椅了。
但是到了清代以后呢,这个太师椅,就生了很多变化,我们那时候,就不再注重太师椅的初始状态,就是它是一个圈椅的状态,后来的人不太注意这些东西了,凡是硬木的,比较贵重的,能显示人的身份的椅子,就统称为太师椅,到了清代以后,椅子的典型状态就是这样,这个也俗称太师椅。到了晚清以后呢,它所有的变化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比如扶手加宽,后背后面有一点过多的变化,这些都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变化,结构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先讲一个故事。东汉有一位名士叫梁鸿,有气节,有文采,在当地非常有名。他的同乡有一个女子叫孟光,一心一意想嫁给他。孟光长得不好看,肤色比较黑,但特别有劲儿,史书上记载她能“力举石臼”,像个举重运动员。孟光到了3o岁还没嫁出去,她父母就问:“你为什么还不嫁啊?”3o岁很大了,不要说是在古代,就是在今天,3o岁没嫁出去的人,父母也得问。是不是?她回答说:“我非梁鸿不嫁。”梁鸿一听这话高兴了,心想:还有这样的女子?那我就娶回来吧。我估计当时就是请媒人牵牵线,搭搭桥,也没见过真人,就把孟光娶回来了。孟光很高兴,就紧着饬,描眉画眼。但梁鸿一见她这样,就不高兴了,连着七天没有搭理她。孟光就慌神了,不知道因为什么:怎么娶了我又不理我呢?她就向梁鸿请罪。梁鸿说:“你描眉画眼不如素面朝天好看,我得要个能过日子的老婆。”我估计他也不敢说你长得不好看,怎么画都没有用。孟光说:“那我就不画了,咱好好过日子。”于是孟光每天把饭菜弄好了,端到丈夫面前,高高举起。
这就是“举案齐眉”的故事,这个成语也变成今天夫妻相敬如宾的一个象征。这里的“案”,当时就是一个托盘。今天的托盘就是一个盘子,当时的托盘“案”,带有四个足,四足是缩进去的。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书案的“案”,形制上非常接近。这种托盘今天日本还在用,日本很愿意沿袭我们的古制。
案和桌在形制上有本质区别。何为案、何为桌呢?一般来讲,腿的位置决定了它的名称,而与高矮、大小、功能都无关。腿的位置缩进来一块为案,腿的位置顶住四角为桌。除了形制上的区别,桌与案更重要的区别,是精神层面的区别。这个区别在哪儿呢?在于案的等级比桌高。
比如我们常说拍案惊奇、拍案而起、拍案叫绝,都是比较高等级的情绪;如果我们说拍桌子瞪眼、拍桌子砸板凳,都是低等级的情绪。拍案惊奇是惊讶,拍桌子瞪眼是愤怒,它表达的情绪不一样,这是它的精神层面。再比如,我过去当编辑的时候,经常挑灯夜战、伏案疾书,是吧?如果趴在桌子上,恐怕不是睡着了,就是在写检查。感觉到了吗?凡是跟桌子相关的事都偏低,跟案子相关的事都偏高。
中国人把一个承具分得清清楚楚,这是我们的文化高于别人的精髓之处。我们平时不注意,跟“案”相关衍生出来的词汇非常丰富,比如文案、方案、草案、议案,都跟案有关。因为我们过去办公,都使用案,与桌相对来说无关。只有中国有这样的家具,形制上不一样。那么西方呢,没有这个概念,英文中就是一个“t”,没有桌案的区别。中国人把事情分得特别细致,比如做菜的方法就分成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