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七 大批买人(1/2)
得知了京城正在酝酿的乱局可能牵扯到自己,李不弃反而不着急回京了。留张英娘住了两天,才让张英娘回去。结果张英娘还没走,京城就传来紧急消息,说亲从官颜秀等四个弥勒教徒深夜进入禁中作乱被宫中卫士击杀。
这京城还真热闹啊。李不弃才不回去蹚浑水,就慢慢处理贝州的事情了,还有闲心给高知州出谋划策,让高知州以工代赈,把失去家园的百姓集中于一地,组织起来开挖沟渠。
河北诸路为了抵挡辽国铁骑可能的入侵,一向是大量开挖沟渠,甚至是把良田放水淹没制造坑塘,所以开挖沟渠也算是地方官的必修课之一。只是李不弃肯定不会简单的为了挖沟而挖沟,是让清源书院的人作了规划,挖出来的沟既可以作为阻碍骑兵的堑壕,也可以作为农田灌溉排水的水渠。
有事情作着时间就过得飞快,转眼过了闰一月到了二月,京城的形势已经比较明朗了。现在立太子的呼声倒是不大,但是就连四川和广南的官员都上书要求为了国本让三皇子出宫居住,朝野上下几个反对的声音被轻易淹没在一片狂欢之中。
虽然大多数中小官员就是打酱油的,是眼看着三皇子要失势了,生怕错过对四皇子的拥立之功才出来插一脚的,但是这也是一个表态的声音不是?当满朝上下众口一词要求对三皇子采取措施时,那位懦弱的皇帝的压力就可想而知了,其郁闷也是可想而知的。
李不弃估计皇帝还有一件事非常郁闷,那就是王则被押到东京受审的时候供认他自封皇帝是看到李元昊称帝得逞,想跟着李元昊学。以皇帝的见识肯定会相信王则说的,而绝不会想到王则这么说只是为了有人许诺他在死前喝一碗烈酒,死后给他烧纸祭祀。
大概是这两件事上皇帝郁闷却没有什么人能够问计,这不下旨让李不弃回京,这下就该他李不弃上场了。不过皇帝同时来的另一道圣旨却把李不弃恶心的不轻。
在这道圣旨中,皇帝下令把贝州改名叫“恩州”。那意思是说平灭王则叛乱是“有恩于民”。李不弃也真是被皇帝的厚面皮打败了。可是来传旨的中使告诉他,这个主意是文彦博等一干文官出的。好吧,李不弃对文人的无耻再次加深了了解。
————————————————————
“呸,呸!”闻着咸腥的气味杜猛不由得吐了两口口水。作为一个内6长大的人,他对这种气味真的不习惯。
自从被判了流配沙门岛,他们第一批三百多人就被军兵押送一路向东,走到登州。虽然军兵们得了命令,一路上并不虐待他们这些囚犯,不少吃不少喝,象杜猛这样的伤员还能够坐在车上接受医生的治疗,但是一想到让人闻风丧胆的沙门岛,所有人都心情沉重到极点,尤其是那几户全家给配沙门岛的,偷着哭了好几次。
因为他们人太多,登州的大牢都装不下,所以登州那边只好在码头旁划了一快地方看押这些囚犯。从登州的民夫嘴里,杜猛才得知沙门岛并不在海边,而是在海水深处。
等了一天他们被带到登州码头,极目远望只看到茫茫的海水。码头上停了两艘船,见犯人带到从船上跳下来一个武官带着几个兵丁走了过来,一看到这么多的囚犯都出了一声欢呼。杜猛很奇怪他们看向自己的眼神就如打开贝州府库时兄弟们看到的金银绸缎的眼神一样。
那个武官立刻指挥兵丁把一批人押上船。但是船不大,一次也就装不到一百人,剩下的人只能继续在码头等待。登州的几个民夫打了水来给他们喝,一个老人低声说:“唉,喝点儿吧,再不喝就喝不上了。”
见老人来到自己面前,杜猛连忙悄声问:“老丈,你为何说再不喝就喝不上了?难道沙门岛上如此险恶?”
老人一开始没有接茬,但是杜猛连着问了几句,老人终于说了实话当时一个老人看着他们直摇头:“唉,小老儿活了这么大,还从没有见过从沙门岛出来的犯人呢,你们也不要想了。造孽啊,一下子配来这么多人,沙门岛食水哪够这么多人用度?唉!”
这下听到的人都变了脸色。老人的意思很明白,就是他们这些人活不了多长时间,这让他们都心里拔凉拔凉的。一开始知道只是配,不是砍头时候的侥幸心理早就飞到九霄云外去了,立刻有人骂道:“李不弃那厮好生狠毒。冒充好人,却反手把我等置于死地,来世变鬼也不放过他。”
现在也只能骂几句了,都带着重枷呢,周围又有大军看着,就算想反抗也没有能耐,于是最终所有人都给押上船送到了沙门岛上。
上了岛,杜猛的心就彻底跌到深渊里——就连黑暗潮湿散着霉味儿的牢房都不够,根本塞不下这么多人,更不要说食物和水了。而且当杜猛给塞进一间原本关着囚犯的牢房时,那囚犯突然大哭起来。
好半天那人才止住哭声,一个原是贝州小吏的犯人问原来的囚犯:“这位大哥,你哭什么啊?”
那囚犯呜呜咽咽地说:“都是要死的人,说与你们听也不打紧。这沙门岛上从来只进不出,可是听人说食水却是有定数的。因此只要人多了,他们就会留下些人充门面,把多的人都弄死。你们今日来了这么多人,我等的性命只怕拖不过明日。”
听了老囚犯的几句话,杜猛他们直接心如死灰。
千古艰难唯一死。别看这帮厮杀汉在战场上你死我活不会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