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风起北方》

79文学网(79ks.cc)

首页 >> 风起北方 () >> 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二四八章 萨米军长对可兰经的解读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9ks.cc/102688/

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二四八章 萨米军长对可兰经的解读(2/2)

寺里,他要开始自己的第一次清洗“剽窃者和伪信者”的行动。土耳其人绝大多数都是属于逊尼派*,对什叶派*自然是仇视和敌对的;恰好在卡兹米耶清真寺里面,有陵墓两座,为什叶派第七任伊玛目穆萨·卡兹姆和第九任伊玛目穆罕默德·贾瓦德的陵墓,被什叶派*尊为“圣墓”。如果能够借这次的机会捣毁这座清真寺以及里面的陵墓,对什叶派*来说,绝对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圣墓”没有了,信仰的人也会减少,这对逊尼派来说就是好事情。

一九一六年一月六日下午,对整个**世界来说,一个悲痛的日子,特别是属于什叶派的*教徒们,是世界末日。他们心目中的圣地之一、圣墓的所在地、卡兹米耶清真寺被人捣毁了,第七任伊玛目穆萨·卡兹姆和第九任伊玛目穆罕默德·贾瓦德的陵墓也被挖掘,墓葬内许多贵重的东西被洗劫一空;两位伊玛目(阿訇)早已分化的尸体也被破坏的干干净净,身上所穿的用金线制作的长袍也不知去向。据说事情是在一群*祷告者到清真寺里面进行祷告时间发生的,当时清真寺里面的伊玛目真正给这些人主持祷告,谁想外面就发生了这种事情(对于清真寺里面的主持,各地叫法不同,中国的清真寺一般叫教长,波斯称为阿訇,阿拉伯称为称为伊玛目;不过中国回教中也都称为阿訇)。

其实对于巴格达城里面的*来说,灾难才刚刚开始,六日下午,第三军一个师的部队开进了巴格达城,不过他们不是去防守该城,而是另有目的。这些全部由纯粹的土耳其逊尼派*士兵组成的队伍,就是进城来对城中非逊尼派*进行屠杀的;按照萨米军长对可兰经经文教义的解读,对那些异教徒、剽窃者、伪信者,都应该从**上进行消灭,这样才能做到*教真正的纯洁和高尚,让每一个*教徒成为真正的*。关于谁是“真正的*”这一问题,不应有任何争辩。因为古兰经第九章和其他章节已经清楚地将真正的*与冒牌货区分开来。根据这一章,真信士是“借自己的财产和生命为主道而奋斗者”,非真正的*者则是那些呆在家里,拒绝参加攻击异教徒、剽窃者、伪信者的人。

所以这些执行清除任务的土军逊尼派*士兵,一面口里诵唱着可兰经的经文,一面兴高采烈第用手中的武器对异教徒、剽窃者和伪信者展开屠杀,而且在心里面自己的行为是真主安拉允许的。就像当年的传教者穆罕默德一样,一手持可兰经,一手持马刀,逢人就问“信还是不信不信者立死”!可惜这一次在巴格达城里的清除行动,没有士兵会去问对方信或者不信之类的话,只要撞开大门,冲进去杀就可以了,事后屋子里面的一切都是他们的了。

从这一天开始,巴格达城里面就是哭声和枪炮声混合在一起,有时候枪炮声盖过了哭喊声,有时候哭喊声盖过了枪炮声;就算到了晚上,这种情形也没有停止,反而会愈加激烈。按道理,每年的元月为*教的“穆哈兰姆月”,意思为“圣月”,也是*的第一个“圣月”。在这个月内,除了自卫之外,禁止任何形式的打斗,杀人就更不能了。但是,这一次,在一九一六年的一月,显然已经没有什么“圣月”存在了;一群武装的*在有计划有组织地屠杀另一群*,而且下手决绝,老人小孩女子都不放过,手段之狠辣,世人不及。*教一向被信教者宣称为“和平宗教”,而这种“和平宗教”是人类所能知道的最为严酷、最为血腥的宗教(这段话来自网上一位对*比较了解的学者,不是我胡说的)。

一月八日,远征军攻占了巴格达城西城,也就是底格里斯河西岸的城区;但这里已经是人间地狱,短短两昼夜的时间,土军第三军一个师一万余人,将这里变成了无人区。而随着远征军继续向东城区进攻,更多的惨像让人灵魂颤抖不忍目视。第一时间得到报告的马跃马跃让部队继续进城,并且让携带了照相机的记者在军队陪同下一起入城,用照相机记录下土军的罪行。过了底格里斯河,进入东城,景象更加的骇人;土军已经全部撤离了巴格达,从几天前的战争喧嚣到现在此刻的安静,整座城市寂静的有些可怕。那些英法记者、中国记者在颤抖中按下相机的快门,他们知道,这些照片将会让整个世界颤抖,而这种黑锅,远征军可不能背,也没法背!他们就是最好的证人。


状态提示: 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二四八章 萨米军长对可兰经的解读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