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三章 建康现状(2/2)
,与荀华钻进了车里,两个女人嘀嘀咕咕,不时探头出来与杨彦说几句,杨彦心里有一种幸福的感觉。不过随着荀府侍卫讲诉着这一年来建康的变化,他的心情也渐渐地沉重起来。
虽已近年末,但今年的建康明显萧条了很多,一方面是刻碎之政激起了豪强大户的普遍不满,虽不能明着起兵,但暗手不少。
比如不再向建康输送粮食,这几乎就是要了命,朝庭因处于弱势,不能强制征粮,去年杨彦在建康时,每升谷子平均五钱,而今年年底,已飚升到了二十钱,足足涨了四倍。
粮价是根本,粮一涨,盐也涨,盐价由每石万钱左右,涨到了五万钱一石。
另一方面,是因王敦在大江上游征集船只,致使江荆和蜀地的特产进不了京,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布帛,价格平均翻了两到三倍。
民众叫苦不迭,肉吃不起了,狗舍不得杀了,新衣服也没法穿了,可这和公卿豪强们有何干系呢?反而趁势荫了一波,把一些活不下去的平民荫为自家部曲。
虽然建康民生凋苦,但杨彦也没办法,他的军粮,只是勉强够吃的地步,绝无可能调运粮草支援建康。
就算发动萧家和鲍家往建康输粮也只是杯水车薪,三吴的种粮大户,还是顾陆朱张等老牌士族,家里的粮食堆积如山,沈周二豪都远远不如,这两姓发家太快,多以巧取豪夺手段,根基不厚实。
况且鲍氏萧氏一旦往建康输粮,就会被当地豪强视之如敌,以后的日子还要不要过了?
其实说句非常现实的难听话,赈济贫民,就象把石子扔水里听个响,响完了什么都没发生过,杨彦就算手上有粮,也不会拖来建康赈济贫民,今天把他喂饱,明天他怎么办?
建康不是郯城,杨彦不能为所欲为。
如今的问题就是,江东本不缺粮,豪强大户借着刻碎之政,反过来大发其财,这恐怕是刁协从不曾想过的事,他不知道刁协有没有应对之法,更不清楚司马睿父子是否清楚京中的窘迫,不过这恰恰说明了一点,无论执政者的出发点如何光明伟大,凡是不切时宜,不合实际者,即为苛政。
这又让杨彦想到了历朝历代的皇子教育问题,凡是对民间有较多了解的皇帝,几乎都不会差,但凡是长于深宫,不识民间疾苦者,往往不是暴君就是昏君,归根结底,还是缺了体察民情,那么,自己的孩子,是否要放入民间散养呢?
同时在杨彦眼里,中国古代还有一项最坑爹的传统,那就是帝师!
能给皇子当老师的,都是名儒,出于自身利益需要,自然希望下一任天子尚儒、尚文、行仁政、废法家,鼓吹圣天子垂拱而治,并且也向这个方向教导。
一旦皇子登位,他以帝师的身份执政或辅政,倾刻间大权在握,皇帝稍软弱点,就被逐渐架空,士大夫渐渐把持话语权,国家也渐渐靡烂。
杨彦将来,绝对不会使用所谓的帝师去教导皇子。
只是把皇子放入民间散养还须细细考量,否则一旦被有心人利用,散养就失去了意义。
杨彦一边思忖着,一边听取汇报,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在一片涨声中,油依然卖五十钱一升,这导致了每天的油只到正午就全部卖光,哪怕产量大增都没用,毕竟吃油能抵饿,民众大量买油。
不知什么时候,荀灌也倚着窗棱,哎声叹气,实际上荀府亦无能为力,去年支持杨彦就藩郯城,家底几乎掏空了,没个三五年,休想缓过气来。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