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节 重大变故(1/3)
基辅会战结束后的希特勒用“得意忘形”来形容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实际上,他也有资格得意忘形,因为德军获得的胜利实在太辉煌了,取得的战果实在太巨大了。德苏爆发后,希特勒看上去信心十足、豪气干云,在公开场合更加是张口“胜利”闭口“成功”,实际上,他心里相当地“发虚发慌”。希特勒步步高升至此时,纳粹德国步步壮大至眼下,很大程度靠的就是希特勒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撕毁《凡尔赛条约》、重建德国军队、出兵占领莱茵区,德奥合并、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每次重大行动都是冒险,但英法美苏对此都采取了绥靖政策,对德国不痛不痒地抗议一下、谴责一下,从来没有采取实质性的阻止措施,甚至还互相暗算,英法美想把德国“祸水东引”,苏联想把德国“祸水西流”,使得希特勒一次又一次地赢得大满贯,德国对苏联开战是希特勒又一次的赌博,并且是前所未有的豪赌。就好像一个赌徒,哪怕连赢九次,也无法保证第十次下注还会赢,更何况第十次赌博是把身家性命、前面已经赢得的所有财产全部押上去的“最后一搏”,赢了,获利翻倍翻倍再翻倍,输了,血本无归、倾家荡产。面对这个赌局,希特勒不得不心虚,不得不心慌。更何况苏联战争是德军在上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时隔二十二年再次参加的第一场战争,正所谓用进废退,一把军刀二十二年不用,再用时还锋利不锋利?希特勒心里也没什么底。德军都二十多年不打仗了,第一场仗就是跟苏联这个世界最大的国家开战,并且,开战后一下子就展开规模史无前例的基辅会战,希特勒除非是未卜先知的上帝,否则没有理由不心虚心慌。
从1940年5月1日到11月1日,提心吊胆了足足六个月的希特勒在神经几乎被折腾得快要衰弱时,终于迎来了让他犹如大旱盼甘霖般的基辅会战的大胜,接到捷报时,希特勒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欣喜若狂的他兴奋得差点儿当众手舞足蹈。情绪好不容易缓下来后,“龙颜大悦”的希特勒狠狠地封赏了一通,一口气晋升了三个元帅、七个上将、十几个中将。“这场大战的胜利,足以奠定德意志成功地在东方(东欧)获得让日耳曼民族绰绰有余的生存空间的胜利基础!”希特勒心花怒放地评论道,“此战足以永载史册,让德国军队在五百年内都能笼罩在胜利和荣誉的光环下!”“此战证明了,德国军队无愧于它的荣耀和传统!世界都为之而震惊颤抖!斯大林的苏联已经遭到致命性打击,苏联的灭亡已成为定局!除非上帝出手帮助,否则斯大林的失败是绝无可能避免得了!当然了,上帝不可能出手帮助斯大林的,因为斯大林信仰的是那套布尔什维克主义。”
“斯大林死定了!苏联死定了!”德国高层们激动得欢呼雀跃。
随着德军取得基辅会战的压倒性胜利,德国的战争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变。美英法三国都极度震惊,罗斯福总统已经感到一丝隐隐的不安,但他无力让美国政府立刻采取断然措施,实际上,美国高层除了震惊外,还有很多人感到喜悦和幸灾乐祸,因为厌恶乃至仇恨苏联是美国高层里很普遍的一种情绪,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罗斯福如果出手帮助苏联,简直是“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至于英法两国,比美国更加感到震惊,毕竟英法比美国更加靠近德国,并且对于英法高层而言,德军的强大要比德军的胜利更加让他们感到震惊,在这样的情况下,英法高层要么受到彻底的刺激,狠下决心“不能继续纵容德国了”,要么因此而感到胆怯和恐惧,“更加不敢招惹德国了”,甚至希望“德国吃掉苏联后就吃饱了”,事实是,少部分英法高层是第一种想法,但更多的英法高层是第二种想法,德国的强盛确实让他们得到警醒,但更加让他们感到害怕。因此美英法在基辅会战后虽然已经意识到它们纵容德国已经纵容得有些过头,德国其实并不在它们的控制能力范围内,但仍然采取置身事外、隔岸观火的态度。
美英法继续袖手旁观,德国的众多盟友国、仆从国以及亲德国家则因为德军取得基辅会战的大胜而被狠狠地注射了一针兴奋剂,已经投靠德国或是被迫投靠德国的国家都因此而对德国死心塌地,都坚定地认为德国必定获胜,原先在骑墙观望、对德国信心不足或者想要两面三刀、见风使舵的国家也纷纷趋之若鹜地倒向了德国。除中国和日本,意大利和西班牙也是德国的“死忠盟友”,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彻底地投靠了德国,波兰、保加利亚、芬兰也彻底地倒向了德国,长期受到苏联重大威胁的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同样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德国阵营,就连葡萄牙、瑞典、爱尔兰三国也主动向德国抛来橄榄枝,试图“也跟着德国混”从而分一杯羹,这三国本来就亲德,此时倒向德国也是顺水推舟的事,更何况爱尔兰还想依靠德国对抗英国、收复北爱尔兰。一时间,德国声威大震,俨然间已是众望所归的欧洲霸主。
希特勒彻底地陶醉了,他毫不怀疑德国肯定能打赢苏联战争,因为被辉煌胜利迷醉住,他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德军的很多问题:开战已来,已经伤亡了约60万训练有素的精锐老兵,富有经验的中基层军官损失严重,军械弹药已经入不敷出,辎重物资也是捉襟见肘,特别是坦克、火炮、汽车、汽油,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