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节 紧锣密鼓 6(1/2)
6月1日这天,蒋纬国的日程安排跟以前一样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甚至还变本加厉了,因为他此时“身体完全康复了”,所以工作量自然水涨船高。
蒋纬国时间太紧张、太宝贵,他没法慢腾腾地坐火车、汽车、轮船,所以整天到处飞,这天,他先飞到归绥,视察当地正在兴建的大型牧场,牛羊成群、马驴奔跑,一片欣欣向荣。华北六省一市里,北平市是政治领导中心,山西是重工业基地,山东有重工业,轻工业规模非常大,同时还重点发展农业、渔业、海上贸易业等,河北跟山东一样轻重工业都有,农业也发达,山东和河北二省是华北两大粮仓,绥远、察哈尔、热河三省主要搞畜牧业和农林业,也发展一定的轻重工业,绥察热三省是华北生产肉类的基地,更是为南京军提供战马的三大牧场,尽管骑兵已经有些过时,但工业水平落后的中国是难以让中国军队迅速完成机械化的,战马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组建骑兵部队,也可以用于运输,所以养马是头等大事。视察完归绥后,蒋纬国又飞到太原,赶到太原军工基地视察中国的第一辆“木炭车”。中国此时已经可以自行生产汽车,当然是在德国的大力援助下,由于汽车是重要物资,加上中国贫弱,所以暂时还不能向民间推广,中国的汽车厂都是政府的、军方的,工厂隶属于军工部,国军的六大军工基地(重庆、武汉、福州、青岛、太原、济南)里,重庆、太原、济南都有汽车厂,因为蒋纬国的重视和支持,三大汽车厂加起来的产量其实不算小,每月总计可生产汽车500多辆(大部分是“中正牌”军用卡车,小部分是“美龄牌”民用轿车。同年,美国月产汽车40万辆,德国3万辆,苏联2.5万辆,英国4万辆,法国2万辆,意大利5500辆,日本5000辆),但是,汽车产量供大于求。为什么会这样呢?中国此时不是急需汽车的吗?原因是:之所以供大于求,因为缺油。
中国太缺油了,无论是汽油还是柴油、煤油,都来自石油,中国本土石油产量非常低,德国自己石油都靠大量进口和化工合成,自然无法援助中国,意大利和日本也一样,联盟国四大成员国个个都是贫油国,美国、英国、苏联“富得流油”,但不可能真正地供应给中国,中国又缺钱,买也买不了多少。因为缺油,中国即便生产出汽车也英雄无用武之地。蒋纬国知道这件事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便另辟蹊径,德国方面曾热心地主动向中国传授“煤变油”技术(德国也苦于石油不足,所以化工业高度发达的德国搞出了“煤变油”技术),但这种技术成本太高,不符合中国国情,蒋纬国在咨询过张子高、陈裕光、庄长恭、孙国封等一批中国杰出的化学家的意见后,拨款给太原军工基地,研制“可以用煤炭作为燃料的机动车辆”。蒋纬国现在缺石油,但不缺煤炭,反正山西煤海在他手里,还有六盘水等多处大型煤炭基地,所以中国此时煤炭是要多少有多少,与此同时,海统局从河南和四川请来两位这方面的人才,分别是河南籍的机械工程师汤仲明、四川籍的汽车制造工程师高国恕,两位爱国的机械专家深感中国不能出产石油,都在致力于研制不依靠石油而能前进的机动车辆,受蒋纬国邀请后,两位专家欣然应允,来到太原军工基地。奋斗半年多,汤仲明和高国恕终于给蒋纬国送上了研制成功的心血成果:木炭车。
这种木炭车的机械原理就是把煤炭放在特制的煤气炉灶内燃烧,使之产生煤气,推动发动机运行。在太原军工基地的试验场上,蒋纬国看到了第一辆木炭车的成品,开起来浓烟滚滚,速度很慢,比人骑自行车快不了多少,并且木炭车有一个巨大的缺点,就是自身负荷太重,因为车子上要装很多的煤炭,所以装人装物资就空间有限了,另外,车子上装着很多煤炭,自然导致车子速度不快,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它是中国机械专家的心血、汗水、爱国心的结晶(在原先历史上的抗战期间,处境艰苦绝伦的中国就靠着汤仲明、高国恕等爱国机械专家研制出的木炭车而稍微缓解了汽车紧缺、汽油匮乏的大难题。这个发明充满中国坚持抗战的辛酸泪水,也是中国顽强不屈民族精神的体现,高国恕在研制过程中因为煤气爆炸而险些被炸死,面部被烧得毁容,头发眉毛被烧个精光。在抗战前线和抗战后方之间的崎岖坎坷道路上,很多木炭车就这样装着抗战物资、国府高官、将军、士兵,颤颤巍巍地、缓慢而坚定地前进着。)。
“辛苦了!辛苦了!”蒋纬国满怀敬意地与汤仲明、高国恕等专家紧紧握手。木炭车肯定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先进发明,但它符合中国此时的国情,土东西要比舶来品更管用。
“我们会再接再厉的!”汤仲明、高国恕等专家都踌躇满志、满腔热血。
在后期研制过程中,汤仲明、高国恕等专家继木炭车后又陆续研制出桐油车、酒精车、瓦斯(天然气)车,极大地缓解了中国此时石油短缺的大难题,也让几乎陷入僵局中的中国汽车工业得到新生。重庆、太原、济南的汽车厂随后改造了生产线,在中国没有得到大批量石油之前,适当地减少汽油汽车的生产量,加大力量生产木炭车、桐油车、酒精车、瓦斯车。德国方面得知此事后对此很感兴趣,特地派来一批汽车专家、机械专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