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节 乱城 3(1/4)
南京版《中华英雄报》总刊第032期: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一月一日西元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
头条新闻标题:
南京军全体将士在南京战场上祝福全体国人同胞元旦快乐!国军必胜!中华必胜!
南京军于前日夜间至昨日上午再次大破日军新一轮的全面进攻,歼敌约两万人!
南京战事持续整整一个月,经南京卫戍司令部统计,南京军累计歼敌约十万人!
委员长夫人宋美龄女士率女子慰问劳军团乘坐飞机抵达南京,胡蝶、周璇、孟小冬等十多位著名女星一起随夫人抵宁慰劳为保卫国土、捍卫国都而浴血奋战的南京军将士。
南京军今日于南京城内举行盛大阅兵式以庆祝元旦暨庆祝南京战事已取得的重大胜利和丰硕战果,向日寇及海内外彰显我南京军无畏强敌之雄心壮志。南京军威武!南京军万岁!
1938年元旦这天,没什么比发生在南京城内的南京阅兵更能吸引全世界眼球的了。
如果说这场“南京阅兵”是一台大戏的话,蒋纬国自然就是总导演了。无论是唐生智、周至柔还是蒋介石(在武汉的蒋介石本人),都对蒋纬国这个别出心裁的提议感到非常惊奇,由于此事确实具有十分积极的重大意义,因此蒋介石在权衡利弊后从善如流,批准了蒋纬国。得到尚方宝剑后的蒋纬国立刻紧锣密鼓地展开这件事并付诸行动,事实随后证明了,蒋纬国此举获得了极大成功,反响可以说是震撼了全世界,创下古今中外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毕竟,蒋纬国是把原先历史上月7日的苏联红场阅兵“提前照搬”到了1938年1月1日的南京,取得的意义和影响自然是空前的。阅兵刚结束,南京城内的各方记者纷纷以百米冲刺的速度争先恐后地发出这场阅兵典礼的第一手新闻号外,国民政府宣传部门更是开足马力地进行大肆宣传。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中华英雄报》自然是第一个发出新闻号外的,报道中详细地叙述了整场阅兵式的过程:
…阅兵式的会场地点是由东向西贯穿南京城的中山路,起点是西华门的逸仙桥,经过明故宫机场,通过中山门,终点是紫金山的中山陵,全长约一点三公里。今天,天公不作美,从清晨开始就纷纷扬扬地下起了中雪,使得南京城内外银装素裹一片,实际上,老天帮助了我们,因为大雪,日军飞机就无法袭扰破坏阅兵式了,即便日军飞机出动,我空军的神勇飞鹰们也会让它们有来无回。准备参加阅兵式的部队已经提前集中在玄武湖西北处的神策门的瓮城中,风雪中,官兵们犹如雕塑丰碑般屹立得整整齐齐,无人交头接耳,更无人发出喧哗,尽管因为心情极度激动而忍不住浑身微微颤抖,但官兵们始终保持着严明的军纪,即便身上落满积雪也纹丝不动,推着时间推移,神策门瓮城内的待检阅官兵看上去像密密麻麻的雪人,所有的静态中只有官兵们时不时眨眼以及口鼻呼出的白气是动态。西华门那里在经过工兵旅的连夜修葺后已经整洁一新,碎砖瓦砾都被运走了,道路平坦宽敞,观礼台的正前方竖立着一根利剑般直刺苍穹的旗杆,两面巨大而鲜艳的红色条幅分别用两个巨型气球悬挂着飘扬在观礼台两边,上面分别用粗大的黑体字写道:
“中華民族萬歲!”
“中華民國必勝!”
这场阅兵式因为准备不够充足而显得十分单调、简陋、仓促,但愈发地更彰显出一股雄壮庄严的气氛,请不要忘了,同一时刻,数十万日本侵略军就在南京城的外面,并且已经在陆地上几乎包围了南京城。敌军兵临城下,我军依旧威武阅兵,此等壮举,何其壮哉伟哉!
中山路两侧已经被数以万计的南京市居民给围堵得水泄不通,高度军事化的管理手段使得平民们也像军人们一样具有严格的纪律性,人群摩肩接踵但有条不紊,人人手持着青天白日旗满地红国旗以示爱国,无人东奔西跑,无人大呼小叫,南京城的一切此时都像机器上的零件般精确有序。西华门的观礼台上人头攒动,大部分是西方各国的驻华武官、外交人员、新闻记者等,高级别人物寥寥可数,毕竟此时的南京已经是前线战场,级别比较高的是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美国驻华武官约瑟夫·史迪威上校等数人,唐生智将军陪同其左右,众人时不时谈笑风生。上午九时,蒋介石委员长及其夫人宋美龄女士、侍卫队队长王世和、夫人的副官郭素梅等十余人缓缓地登上西华门观礼台,现场霎那间欢声雷动,所有平民一起欢呼,所有嘉宾一起鼓掌。委员长一身戎装,披着斗篷大氅,容貌清瘦而神采焕然,精神健旺如常,唯有脖颈处依旧包扎绷带,据悉是因医生用药错误导致伤口轻度感染发炎,延误了康复时间。尽管如此,委员长坚持要亲自讲话,他声音显得低沉沙哑但浑厚有力。万众瞩目中,委员长走到扩音器话筒前,神色庄严无比地宣布:
“各位国民、各位同胞、各位同仁、各位国际友邦朋友,我现在宣布,民国二十七年之元旦庆典,现在开始!升国旗!奏国歌!”
随着委员长的命令,现场鸦雀无声,唯有风雪呼号,同时军乐大作。伴随着雄浑高亢、激动人心的国歌声,一面巨大的国旗在西华门观礼台前冉冉升起,现场的十余万人一起脱帽肃立并目视国旗升起,一阵阵此起彼伏的枪炮声、爆炸声在风雪中从城外传入城内,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