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节 战城 9(1/1)
12月26日这天,蒋纬国接到了两封电报,一封来自武汉,一封来自东京。来自武汉的电报是蒋介石发来的,蒋介石先是夸了蒋纬国一顿,夸他在南京打得好,歼灭日军大量兵力,大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必胜信心、抗战到底决心,大大地提升了国府在国际上的地位,接着,蒋介石话锋一转,字里行间掩抑不住喜悦地告诉蒋纬国,日本政府已经通过德国政府再度向国民政府提出了“和谈停战”的新条件,新条件比前两次愈发地宽松温和的,日方的新条件是:日本必须要获得上海市、北平市、天津市的实际控制权,同时与中方“共管共治”河北省、察哈尔省、绥远省,日方有权在这三市三省驻扎军队,中方不得在平津沪三市驻军,但可以在冀察绥三省“象征性地驻扎几个非正规军的保安团”。
来自东京的电报是海统局日本分局机构发来的,主要是向蒋纬国通报了日本政府以及日本军方的最新“对华态度”。
看完这两封电报后,蒋纬国陷入沉思。
众所周知,抗日战争其实是在“中日双方都措手不及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日本人虽然处心积虑地想要侵华,但日本人在战争开始却基本上没有准备充分,这一点已无需多言。在原先历史上,日本人虽然是“仓促上阵”,但因为中国军队表现得太糟糕,加上各种阴差阳错的原因,所以日本人才下定决心展开全面侵华,比如,在华北战场上,宋哲元和韩复榘都不战而逃,导致日军轻取河北、山东等地,这么几大块肥肉被日本人轻而易举地吞到嘴里,自然不会轻易地吐出来;而在华东战场上,由于中央军“先下手为强”,导致日本人“被迫全面应战”,日本人拿下上海后并未想进攻南京,但前线部队阳奉阴违,擅自打南京,并且只花13天时间就拿下南京,日本人“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照样占尽上风”,就这样一步步的,东京高层的态度也从谨慎稳健变成了激进狂热,最终导致中日战争一发不可收拾。
但现在,日本人打得并不顺利,华北战场上很不顺,华东战场上特不顺,先是在上海战场上损兵折将、损失惨重,接着又在南京战场上死伤无数、裹足不前。自然而然了,日本高层愈发地产生了动摇。原先历史上,日本人在战后编写的战史里都承认,“日中战事正式开启后,帝国军高层其实都没有一个真正的战争计划,因为战事开启得十分突然,帝国军队措手不及,纯粹是‘为战而战’,走一步算一步地展开了这场让人当时根本没想到竟会持续八年的战争。”作为对比,苏德战争是在德国处心积虑、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展开的,开战前,德国制定了全面的战争计划,中日战争完全不同,日本是仓促上阵,中国也打得三心二意(蒋介石一直想把战争打给国际列强看)。截止到此时,日军在南京战场上已死伤七万多人之巨,并且,日军在平津战场上(包括平津战役和平津会战)累计死伤5万余人,在淞沪战场上(包括淞沪战役和淞沪会战)累计死伤近11万人,再加上其它战场上的零散伤亡,因此,中日开战近六个月,日军已累计死伤超过23万人,军舰、飞机、坦克、火炮、枪械等军械物资损失非常巨大,军费耗资不计其数。进行对比的话,在原先历史上,日军战至1937年底时,陆军累计死伤约10万人(淞沪会战约6万,太原会战约3万,南京保卫战1万余人),海军基本上无损失,军械物资损失不是很严重,取得的战果则非常丰硕。对比非常鲜明,此时的日军在人员死伤上是原先历史上的2.3倍,军械物资和军费耗资的损失则起码是5倍(光是正规军舰就沉了十几艘,飞机更是损失了七八百架),战果也不是很丰硕,南京一直没打下,虽然占了一大半的河北,但山东、山西都几乎没有占领一寸土地,这个不利处境不得不让“本来就没有战争准备”的日本高层产生了打退堂鼓的念头。
根据海统局从日本本土发来的情报,目前,日本政府和日本军方共有三种态度:
第一,“在保住帝国利益和皇军颜面的情况下”,跟国民政府和谈,体面地停战;
第二,继续打南京,攻克中国的首都,威震中国,洗刷帝国和皇军的前耻,并以此场重大胜利逼迫国民政府媾和乞降;
第三,继续战争,但放弃攻打南京,对南京采取“围而不打、转攻为守”,然后再集中军力攻打中国境内“容易攻打且具有战略价值、军事价值、经济价值”的地方,比如,华北、华南、华中以及华东的苏北、浙北、皖南等地。
防盗模式:#x68;#x74;#x74;#x70;#x3a;#x2f;#x2f;#x77;#x77;#x77;#x2e;#x6d;#x6;#x62;#x69;#x67;#x65;#x2e;#x63;#x6f;#x6d;#x2f;#x72;#x65;#x61;#x64;#x2f;#x31;#x33;#x38;#x38;#x34;#x2f;#x36;#x38;#x32;#x34;#x31;#x37;#x36;#x2e;#x68;#x74;#x6d;#x6c;
若出现章节显示不全,请等待几秒或者刷新!
手机用户,强烈推荐使用,请关闭浏览器自带的小说阅读功能!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