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9节 养伤 2(2/3)
我屁事!那个施利聆是前任蒋纬国留下的情债,这个蔡文娜是我好心好意救她的,救完后我就送她离开了,我是真心诚意地成人之美,结果她那个初恋男友不要她,所以她才来找我的,我总不能把这么一个大美女拒之门外吧?“那个施四小姐过阵子可能也会来。”宋美龄满脸的幸灾乐祸,“我到时候看你怎么办!”
“什么?”蒋纬国听得心惊肉跳,“她也来?等等,母亲,您是怎么知道她的?”
宋美龄嘲笑道:“你受伤的事情都上报纸了,她怎么不知道?把她吓得差点儿就流产了,哭着喊着要来洛阳看你,姚夫人好说歹说也没用,只能把这件事告诉我和你父亲了。施利聆现在已经有…八个月的身孕了,纬国,你就要做父亲了,但是…”她鄙夷地道,“孩子母亲却是别人老婆。你说你荒唐不荒唐?”她又奚落道,“你父亲知道这件事后,要不是他向来惯着你,加上你这次又受了伤,让他更加不忍心你,否则他早就对你大发雷霆了!算你走运!”
蒋纬国不得不转移话题,一是转移宋美龄的注意力,二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母亲啊,西安事变是怎么解决的?您快跟我说说吧!”蒋纬国迫不及待地问道。
宋美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她看着蒋纬国,轻轻地叹口气:“你父亲之所以能化险为夷,很大程度上就是你挨的这一枪。因为你挨了一枪,张学良总算是良心发现了。”她唏嘘不已。
这个时空里的“西安事变”跟原先历史上的“西安事变”虽然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但确实因为蒋纬国的“搅合”而大不一样了。具体发生了哪些“不一样”,需要慢慢地分析,因为“西安事变”的事件本身、发生背景、整体环境都非常复杂,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关系。首先,当时陕省境内的军队共有三支,分别是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小西北军、十七路军)、红军,三支军队在西北地区号称“三位一体”,组成了“铁三角”。三支军队里,红军约几万人,并且有很大一部分兵力被组建成了西路军,当时正与马家军激战于河西走廊,西北军约五万人,东北军则有二十多万。很显然,在三位一体里,东北军实力最强,东北军统帅张学良的影响力是最大的。策划和实施这件事的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中共在一开始完全不知情。张杨两人虽然秤不离砣,但因为张学良的实力比杨虎城要强好几倍,所以他的态度是起到最大作用的;其次,张学良此人的性格特点。张学良在本质上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二代,吃喝嫖赌抽样样精通,贪图享乐、胸无大志、缺乏才干、没脑子,而他的优点,勉强有两个,第一他不是什么凶恶的人,不会干出残忍的事情,第二他比较重感情、讲义气,但第二个“优点”导致他容易感情用事,做重大选择时经常优柔寡断、摇摆不定,最终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因为张学良实力在三位一体里是最强的,所以西安事变没有他的主导,是不可能发生的。张学良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明面上是为了抗日,实际上,他一方面是为了抗日,一方面是希望重圆“东北王”的旧梦,当初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他完全没有认清实际情况,贸然地下令不抵抗(首先,不抵抗命令并不是蒋介石下的;其次,即便蒋介石暗示张学良不要抵抗,张学良自己也该抵抗,这根本就是他的天职),导致东北军无家可归,东北全面沦陷,眼下,他必然会后悔,会悔恨,懊恼自己当初的幼稚决定造成了一发不可收拾的严重后果,他自己也有点傻眼,另外,寄人篱下哪里会有自己称王称霸更逍遥快活?所以他非常急于早日抗日,早日打回东北老家,既能收复国土,也能夺回他自己的根基地盘;还有一方面就是全国各界对他的抨击唾骂,把他骂成“不抵抗将军”,让他长期生活在惶恐、悔恨、焦虑中。就好像一个在无知中闯下弥天大祸的小孩,脑子一热,为了弥补过错,继而会鲁莽行事,最终不但没能弥补过错,还犯下更大过错。除此之外,打着抗日旗号发动事变,也能占领道德制高点,即便张学良以后发现自己犯错了,也会闭口不提自己的私心,口口声声地坚持自己只为抗日。
张学良本人是有“逼蒋抗日”的想法的,同时,杨虎城和中共一直在做着他的思想工作,另外,东北军里的很多将领和官兵也是希望早日打回东北的,并且东北军里有一个组织叫“抗日同志会(简称抗同会)”,这个抗同会是张学良创建的,目的是建立东北军的内部领导核心,实现其深刻改造东北军的目的,并且该组织在性质上是一个思想政治组织,成员大多数都是东北军里的少壮派青年军官,这些人一个个年轻气盛、血气方刚、思想激进,认为蒋介石是不抗日的卖国贼,认为东北会沦陷、中国会受欺凌都是蒋介石造成的。因为思想激进,所以该组织有股盲目蛮干的势头,使得创建人张学良自己都对其不怎么能控制得住了。作为对比,日本军界里也有很多这种由激进分子组成的组织,“九一八事变”就是这种组织擅自干出的。无论是东北军里的激进组织还是日军里的,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一样的:思想激进、胆大妄为。
抗同会跟杨虎城等其它势力一起,不断地鼓动张学良,时间长了,张学良自然受到影响,他把问题想得太简单(因为他脑子简单),以为别人跟他一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